厦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全国示范区
厦门六中学生在上心理课(本报记者杨珊珊 摄)
东南网-福建日报厦门观察12月19日讯(记者 蒙少祥 杨珊珊/文 本报记者 杨珊珊/摄)近日,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在厦门举行,会上公布了首批20个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厦门是福建唯一入选的城市。会议还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份纲要将成为教育部门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
首次举办的国家级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之所以选址厦门,与厦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密切,因为厦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可谓是“敢为天下先”。
据介绍,2004年以前,厦门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只有20多人,现在是198人,8年间心理教师人数增长近10倍。同时,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856人,九成以上的学校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从2009-2010学年起,厦门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式列入中小学(中职)各年级课程表,每两周安排一课时的心理课。
“如今,厦门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基本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教育教研机构和管理机构。厦门市的心理健康教育走过了从认识到普及,从普及再到创新特色的阶段,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赞誉。”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吴亿年介绍。回顾厦门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之路,一路走来,青涩渐退,成熟的果实纷呈,心理健康教育在广大未成年人心中洒下了明媚阳光。
老师扮演心事“树洞”
“我的爸爸妈妈最近经常吵架,月亮月亮,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我该怎么办呢?”在自己的秘密小本子上,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小兰(化名)这样写道。
在课间,她把这个小小的本子交给了学校的心理老师肖婷婷。第二天,带着老师细心回复的小本子又回到了她手中。“就像朋友之间一样,爸爸妈妈偶尔也会闹别扭,会吵架,这也是他们之间的‘小游戏’。”肖婷婷这样写道。在和小兰的笔谈互动中,她安慰孩子,让她明白了爸妈的争吵并不是她的错,舒缓孩子的心理负担,并给出了一些建议,让小兰尝试当父母的“润滑剂”。虽然最后小兰的爸妈仍是离了婚,但在肖婷婷的开导下,小兰也渐渐明白,爸妈对她的爱并不会因此减少,也更坦然地接受家庭的变动。
这是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创新举动之一——“星星月亮”笔谈。谈到名字的由来,肖婷婷微笑着解释:“星星围绕在月亮周围,我们说星星是月亮的孩子,星星代表了学生们,月亮就是我们老师。”
在学校里,“月亮”肖婷婷的职责就是密切关注“星星”们的心理健康。作为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她每周要给学生上19节心理课。平均每天4课时的心理课,肖婷婷既要在课上完成教学内容,和学生们充分互动,课余时间还要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地提供引导。除了“星星月亮”笔谈以外,网上心理论坛、组织学生每天轮流讲一则短笑话的“每日幽默”等,都是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厦门,像肖婷婷这样专职从事心理教育的“月亮”还有很多。2009年12月,厦门市教育局进一步明确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量计算方法,确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配备的标准,为1000名学生配备1名心理教师。截至目前,厦门市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已有198人。此外,还有一支856人的庞大的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九成以上的学校都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数与学生数之比达到3.2∶100。
心理教育教师队伍的壮大为厦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有了心理健康教师来扮演学生们的“树洞”,倾听他们的心事和烦恼,贴心地给予引导和建议,许多孩子很快便重拾了阳光心态。
学校成为“心灵花园”
下课铃刚响起,厦门六中仁和楼一楼大厅就传来了一阵美妙的钢琴声。在同学们里三圈外三圈的包围中,一个女学生坐在钢琴前,十指翻飞,一曲《蓝色多瑙河》就在课间的喧闹中缓缓流淌开来。一曲终了,旁边跃跃欲试已久的同学连忙抢先坐下,《两只老虎》的调子一出,全场哄笑,诙谐惬意的气氛充盈了课间的校园。
这样的场景在厦门六中很常见,是该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小措施。“平常课业重,经常听一听钢琴弹奏的音乐声,我觉得很放松。” 高中部的孙同学说道。
“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厦门六中的刘卫平校长很喜欢引用尼采的这一句名言。在他看来,学校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打造一个宽松、和谐、幸福的环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全面地发展。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厦门六中就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该校建设了1000多平方米、设施齐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为厦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示范学校。
而这只是厦门市关注并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缩影。目前,厦门75%的学校都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不少学校还设置了宣泄室、沙盘室等,心理健康教育在规范和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向前。在学校里,心理教育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上心理课,到心理中心咨询,在心理沙盘室内玩沙盘,在心理调节室骑单车,到宣泄室里打一顿拳击袋……一系列完善的配套向学生们敞开大门,传递着这样的讯息:在遇到心灵困扰时,无需觉得尴尬,尽可以自主地选择借助各种设施自助地排解情绪,平常也可以到这里放松一下,舒缓紧张的学习带来的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在厦门得到有力的推广,一些学校也在脚踏实地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窥见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打造各自心理健康教育的“名片”。在厦门六中,每个班级都有心理委员,高年级的学生兼职心理志愿者,学生自发组织了“心理社团”,在学校的“心灵后花园”中,经常能看到同学们排演心理情景剧或是励志歌曲的身影。在厦门金尚中学,老师们研发了心理健康操并在大课间活动中实践,让学生们既活跃了气氛,也锻炼了身体。金鸡亭中学则以学生年龄特征为依据来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原则、方法渗透到日常班级管理中,自主开展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
值得一提的是,笔迹心理学也被引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目前,厦门不少学校运用厦门市笔迹学学会会长金一贵首创的“笔迹心理——练字矫正廿八法”,把写字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达到了让学生“写好字,做好人”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全社会推广
在厦门双莲社区,居民们对孩子们满脸笑容地从社区的“心理咨询室”中陆续走出来已经见怪不怪了。周末的社区“心理咨询室”总是格外热闹,甚至附近社区的居民也会带着小孩过来咨询。
“我们的心理老师除了在学校提供服务外,也会到附近的社区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厦门六中心理中心主任戴鹭坚介绍。
在厦门的大部分社区中,为未成年人释疑解惑的“社区谈心室”、“心理咨询室”比比皆是,它们每周定期免费开放,提供预约式服务、上门服务或电话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和生理上的困惑。
继2007年,厦门同安工业集中区率先全省在工业集中区内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站后,经过多年努力,现在厦门市六个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已全部建立,一个覆盖市、区、社区(学校)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已经在全市形成。
“新学期开始了,我的孩子总是不愿意去学校,回家也不爱说话了,我应该做些什么呢?”“老师,我和同桌合不来怎么办?”自从2010年厦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厦门辅导站成立后,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们常接到来自家长或孩子的咨询电话,帮助家长和学生进行心理调适。
从家庭关爱,到学校关怀,再到社会关注,为了让未成年人心有阳光、快乐成长,全方位、立体式的防护堤坝正在形成。
从2001年至今,厦门市已成功举办了11届市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夏令营。夏令营的主题多种多样,如“成功探索”、“阳光少年”、“心智拓展”等,皆是围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心理健康教育夏令营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接受锻炼,磨砺健康的品质。
今年11月1日,主题为“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在厦门启动。据悉,从2003年起,厦门市在每年11月都会启动心理健康教育月。在这一个月内,各校围绕活动主题,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不同特点,采用活动课、主题班会、心理拓展、亲子游戏等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观摩研讨、讲座、座谈等活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问题;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小报、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人人关心心理健康教育,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正在厦门逐渐形成,澄澈心灵的阳光将温暖每一个青少年的心房,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