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海导航

不同教育者间的育儿一致性

9/22/2024 4:51:59 PM    作者:管理员    34次浏览   

个家庭通常有父亲母亲两个管教者,在中国很多家庭里其至还有祖辈的家长参与教育。这样,不同教育者之间的一致就更为重要也更受挑战

祖辈参与教育的规矩一致性

祖孙三代在一起生活是传统中国家庭形态的一个特点。虽然这样的家庭在慢慢减少,但据统计目前我国三代家庭的数量仍占家庭总数的37%。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三代家庭所占的比率越大。老人的参与对孩子教育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都有。积极的影响有很多,例如首先老人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投入到孙辈身上,为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提供帮助。其次,老人常常比父母有更丰富的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际经验,可以为父母提供很多好的建议。第二,父母可以在和老人的相处中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尊重长辈的榜样。但是,由于管理队伍的人员增加,管理队伍内部的关系就变得复杂,这些宝贵的隔代资源在在实际教育中往往会造成规矩致性的重要陈碍。对此,可以遵循两条原则。

首先,除了一些特殊的情况(例如留守儿童),辈老人只能是家庭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能代替父母成为家庭教育的主体。所以,老人和父母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孩子的父母应该担负起对子女抚养和教育的主要责任,但要尊重老人。作为老人,虽然可能和孙辈孩子的相处时间比父母还多,但是在规矩和教育上要听从父母的安排。因为孙辈是你孩子的孩子,而不是你的孩子。隔代教育往往以溺爱居多,很多老人对自己的子女还能严格要求,到了对孙辈的教育都是百依百顺,这往往会造成和父母规矩的不一致。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天赋,他们在年龄很小时就能敏锐而准确地觉察出大人在规矩上的不一致,而且能操纵和利用这样的不致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其次,在立规矩有了不一致时,要召开家庭会议。大家理性地把不同规矩的理由坦诚交流,如果相互不能说服对方,老人还是要服从父母的决定,因为这是他们的孩子。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样的会议不要让孩子参加。有的家庭婆媳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开这样的会议很难理性交流,这个时候父亲就要挺身而出做交流的主要调解人先和妻子好好交流,然后再和自己的母亲交流。

父母之间的规矩一致性

下面再谈谈父母之间的规矩一致性。即使没有祖辈的参与,就父母两个人之间做到规矩的一致性也是非常困难的。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到来之前对立什么规矩和怎样立规矩都没有很好的学习和交流。当孩子到来之后匆匆拿出自己固有的模式来给孩子立规矩,结果很容易产生矛盾。也有的父母甚至为此劳燕分飞。其实,父母之间规矩不一致很正常,因为父母来自不同的家庭文化,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价值观,取得致的关键是二人怎样配搭,怎样包容。

首先,一个家庭里不能有许多头,必须由一个人负最后的责任。所以先要明确谁是家庭的头。主要是丈夫,但丈夫是家庭的头,绝不表示他是家中的独裁者,他不能完全操控或统治妻子,或视妻子为家中的奴隶而随意支配。反过来说,丈夫一方面要带着敬畏承担起领导的神圣责任,一方面要尽力爱护妻子。中国传统家庭中的严父慈母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搭配。现在很多中国家庭的搭配颠倒过来变成了严母慈父,这样会造成立规矩时很多不必要的问题。无论从父母的生理、心理的差别或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立规矩的主要责任都是父亲来承担比较好。中国古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只有父母按其特点各司其职相互搭配,家庭系统才会和谐,生机勃勃。

其次,即使明确了父亲是规矩的主要责任人,父母在立规矩时仍有可能产生不一致。 遇到这样的情况,要牢记一个原则: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另一方的规矩。不然,父母很容易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这样的不一致不仅会让当下的规矩失败,甚至会损害父母以后立规矩时的权威。如果一方不认同对方的做法,甚至自己内心无法承受眼前的情景,最好的方法是先走开,等事情结束后,彼此都比较心平气和的时候再进行理性的交流,这样就比较容易就事论事地达成致。

有时候夫妻很难说服对方,如果有双方都认可的专家介入,夫妻双方不仅可以有一个理性交流的平台,也可以因为接受比较专业的解释达到规矩的一致。

 

本文作者:林旭

参考及推荐书籍:王涛《规矩和爱》

原创作品,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