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微缩版成人
设想一下这样的情形:你有个8岁的儿子。放学回家后,他就不停地捉弄妹妹——到现在为止,这已经是第15次了。你在看不下去了。你打算行使大人的权利,彻底制止儿子的捣行为。你会怎么做呢?
我想,大部分的家长都以为只需在儿子身旁坐下来,安静地注视着他,就像注视一个小号成年人一样。你语重心长地向他解释为什么不应该捉弄妹妹,因为它是一种多么恶劣的行径。你的话音刚落,儿子的神情不禁有几分惊讶。孩子的表情让你得意起来,于是你趁机抛出了三个“黄金定律”:第一,恶作剧的行为,容易对妹妹造成伤害。第二,你快被他气疯了。这意味着你也受到了他的伤害,而且是既成的伤害。第三,如果别人也这样对待他,他将会有何感受?你的儿子看着你,神情愧疚:“老爸,您说得对极了!唉我也真是,怎么这么不懂事?我以前竟从没想过这些,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从那以后,他痛改前非,一扫过去的“恶习”。他都不再捉弄自己的妹妹了。
这是多么理想的结局!遗憾的是,这不过是美妙的设想!任何有经验的家长、教师都知道,上面的情形不会发生。原因在于: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终归不是微缩版成人!
可是,许多成年人却总是一厢情愿,所以在处理孩子的问题,规范孩子的行为时,他们才千篇一律,完全依赖讲道理的方法。他们不厌其烦地为孩子灌输各种理论。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理论,使孩子和大人一样,无一例外地患上了“偏头痛”的毛病。最后,大家全都患上了“交谈——劝说——争吵——喊叫——责打”的“家庭教育综合征”。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是因为成年人高估了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都有金子般的心,他们能够体谅大人的苦衷,他们凡事讲道理,决不会自私自利,他们的智商和理解力出类拔萃。其实这些想法都是荒谬的。这都是源于大人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这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不公平。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终归不是微缩版成人。如果你在调教孩子,希望你能够保持平和、冷静、果断和富有耐心你,认识到孩子就是孩子,而不是比我们矮的成年人。
本文作者:余必如
参考书目:《魔法教养》
原创作品,转载请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