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要注意“过犹不及”
自从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家庭教育已然不仅仅是家事,更是国事。家长们不仅在学习,在改变,在成长,也在迷茫,在困惑,在焦虑。时代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许多的家长也不断努力,希望成为一个称职的家长。这些都是无可厚非,值得赞许的。但笔者认为,在教育、养育的过程中,家长们要牢记“过犹不及”的道理,避免因过度而产生更加不利的后果。
一、避免过度紧张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尝试,获得方法,习得经验。当然,过程有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产生挫败、失落、丧气甚至恼怒等情绪感受,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这些情绪感受,孩子往往会在最亲近的家人面前彻底的爆发出来,希望获得理解和帮助。但有些家长,往往过度紧张。孩子一遇到问题向家长倾诉,家长一听自己就开始很焦虑,害怕孩子没办法处理好,或者会遇到什么伤害,又或者有什么坏结果。其实担心往往是多余的,但是焦虑、紧张这些负面情绪却会被敏感的孩子捕捉到,被传染这些情绪的孩子可能也开始紧张了,觉得自己无法处理好。因此,家长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积极的状态,才能更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二、避免过度保护
现在的孩子都是宝贝,很多孩子是在家长小心呵护下成长的。其实,孩子在长大,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要随之改变。三岁之前,孩子年幼,家长要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关注安全感。而在三岁以后,随着孩子社会化的发展,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规则意识,能表达需求,支持孩子积极探索世界,建立与他人、与社会的联结,尝试站在他人角度理解他人,掌握一些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但在这个阶段,很多家长还是以照顾、保护为主,没有看到孩子的能力在成长变化。其实,在家里可以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遇到困难要鼓励孩子自己处理,对于未知的探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让孩子多参与体验,在现实世界中锻炼和成长。因此,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能力,鼓励、支持孩子探索和解决问题,避免过度保护。
三、避免过度关注
很多有孩子的家庭,容易把孩子当作家长的重心,一切安排都是围绕孩子展开。如果孩子有一些负面的感受,家长就会很紧张,不断追问,想要找到原因,解决问题;如果孩子想要做什么,即使父母自身可能不太想或者难以实现,但还是尽自己所能去实现孩子的心愿;如果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那么他可能很难学会或者根本不需要去考虑他人的感受。而这样的孩子通常很难考虑他人的感受,自私、任性,把错误归咎到他人身上,不愿承认自己的问题。家长的过度关注、无私奉献,反而会带给孩子错误的暗示:别人都要听我的,我是中心。家长应该在孩子失落时给予精神安慰,但要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不替代、不包庇,避免孩子太自我中心。
总的来说,家长对孩子成长要抱持积极的养育观念,不过度紧张,不过度保护,也不要过度关注。都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的爱是指向别离,父母们,要好好爱孩子,更要好好爱自己。
本文作者:黄苑真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