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孩子生气有多难
近期学校开家长会,其中有个环节是请孩子给爸爸妈妈写封信,发现了一个现象,几乎有近三分之二的写到“爸爸妈妈,不要生气”。孩子们的心声让我们反思:孩子恐惧愤怒的爸爸妈妈,但爸爸妈妈无一避免对孩子发火。也不得不想,不对孩子生气有多难。
生气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不生气,是否有其他的解决途径。生气弊大于利,几乎无人不知。孩子不喜欢父母生气,父母也不喜欢生气,那生气的动机在哪里?关于不对孩子生气这个话题下,家长们是否可能发展出一些教养策略和更有效的沟通方式,避免冲突的升级和情绪的加压。
首先我们需要去了解关于生气,大部分人都认可生气并不是一件好事,或者说大家其实内心都不愿意生气。但存在即合理,生气是有其正面的意义和功能的,生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但不可避免的是,愤怒破坏了亲子关系,危害了身心健康。生气是人类基本的情绪,它的发生在所难免。大部分的愤怒都是收到外部刺激而产生的,类似于一种应激状态。日本精神科医生伊藤拓指出,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权利,但要以正确的方式生气,生对气,不被情绪左右。人在什么时候会生气?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生气诱因主要是“应该”、“想要”、“嫉妒”。在父母指导孩子学习时,往往会陷入标准答案的陷阱中,成为被“应该如此”困住的人,因而当孩子没有办法达到标准时,愤怒随之而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如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对孩子有着无限的期待,这份期待便是想要,父母因孩子达不到要求而怒其不争。人类是群体性动物,当家长把孩子及其学业成就进行社会比较时,会有更多复杂的情绪产生,羡慕、嫉妒、焦虑都有可能成为愤怒的导火索。
作为父母,当我们能够清晰意识到我们对孩子的怒火源自何处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即便你火冒三丈,也不至于随便轻易爆发,避免发展成棍棒教育。《生气的方法》一书中,指出了几种关于正确生气的策略:1.调整思维习惯,防“怒“为未然。对于教养孩子,尊重儿童,合理期待,做孩子成长的伙伴。2.别把”可是“、”但是“,调整言行习惯,也能有效改变生气模式。与孩子沟通时,发现闪光点比提出意见更有建设性。3.提前开发几种调整心情的方法,避免情绪的升级。与孩子进行讨论,当愤怒出现时,有哪些方式可以宣泄。4.通过身体感觉控制怒气,通过控制肢体、行走、呼吸、肌肉,找回对身心的控制。 父母如何应对愤怒情绪,孩子便能知道如何与生气相处。5.批评孩子的方式要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改变。
发脾气是每个人的本能,会发脾气才是本事。对孩子发脾气也是正常的,采取有效的教养策略才是最优解!
参考书目:《生气的方法》
本文作者:高艳梅
原创作品,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