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海导航

反刍思维,让人困在精神内耗里

5/14/2023 7:20:02 PM    作者:管理员    737次浏览   

反刍原本是用来描述反刍类食草动物的一种习性,它们会把在胃中半消化的食物再退回口中咀嚼。而当沉浸在负面想法中无法自拔时,就像反刍动物一样把早已消化的念头不断地拿回来反复考量。需要注意的是,反刍与反省、反思、复盘是不同的。反刍看待问题并不全面,往往只能看到消极的一面,同时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而非客观地分析事实,也通常引发消极情绪。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美国心理学家Nolen-Hoeksema在对抑郁进行的研究中提出了反应风格理论,在这个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反刍思维”概念。她认为“反刍思维”是一种负性的思维方式,当遭受痛苦情绪的困恼时,个体就会不断思考消极情绪、引发消极情绪的因素以及消极情绪的后果, 而不是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负性情绪。反复回想给我们造成情绪伤害的问题和感受,会导致四种主要的心理创伤,让人困在精神内耗里的深渊里。

     反刍会加剧我们的痛苦,它和悲伤似乎是永远的好朋友。反刍如此难以摆脱的原因之一是,它具有自我强化的性质。对有关问题的反刍,往往使我们更加不高兴、更难过,而越是难过,就越想反刍。这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常常让抑郁情绪更强烈。因为过于关注痛苦的情绪和经验会损害我们的情绪、扭曲我们的看法,让我们以更消极的眼光看待生活,从而感到无助和绝望。此外,一旦我们一旦产生了反刍倾向,就很容易在思考的时候开启一个反刍周期,即使那一刻并没有什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反刍冲动经常经常引发的另一种强大情绪是愤怒。反刍会频繁地在我们头脑中燃起愤怒之火,不停玩味、自我强化的循环更会引发悲伤,我们越是回味与人讨论愤怒的感觉,越会觉得愤怒。

同时,反刍会大量消耗我们的精神能量,进而削弱我们的注意力、经历、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反刍过程中我们的做出的错误决策常会严重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反刍往往具有很大的消耗性,以至于影响到我们与朋友和家人的关系,在其中造成紧张。另外,我们通常无法均匀分配自己的感情,所以常选择与那些最能提供支持和同情的人分享感受,也因此嫁给他们难以担负的中单。虽然他们极为关心我们,但一遍又一遍重复同样的讨论,最终仍会消磨掉他们的耐心和同情,使他们对我们感到不满和愤怒。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会陷入这样的反刍思维怪圈,在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可以尝试进行正念、接纳自己,积极面对它。如果反刍思维十分严重,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

   本文作者:余必如

   参考书目:《情绪急救》

   原创作品,转载请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