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海导航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信心与能力

3/27/2023 9:20:16 PM    作者:管理员    523次浏览   

共情可以持续为孩子建立安全感。“有人明白我的意思、理解我的感受”,这种感觉是对抗紧张焦虑的必要元素。但是对于孩子的整体发展来说,光有共情是不够的。孩子还需要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具体方法。

我们需要引导孩子获得面对困难的勇气、“我能行”的信心,以及摔倒后依然能站起来继续向前的力量。在自信的发展过程中,孩子需要与父母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也需要有机会感受到自己拥有强壮的身体和掌控环境的力量,还需要尝试冒险并得到鼓励。

孩子在一两岁时需要知道,当我们抱着他假扮小飞机满屋子跑时,我们一定会把他抓牢,会保证他的安全。他也需要知道,当他摔倒碰疼自己时,我们会及时安慰他,只是摔倒和磕碰总也避免不了。等孩子长大一点,他就开始从“推倒大人”这类游戏中获得自信,尤其是大人被推倒时能够做出夸张搞笑的样子。再大一点的孩子会使出全身的力气与我们较量,这是他获得力量感的重要方式。

有时我们会忍不住对孩子说“你要勇敢”这样的话,但这句话隐藏的含义是 “别这么胆小”。所以在事后说:“哇,这也太勇敢了吧!”或者“这可不是一点点勇气就能做到的哟!”会更有激励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暗中留意,当孩子做出勇敢的事情时,我们就去肯定他,并用恰当的方式告诉他:勇气可以通过练习不断培养,它并不是天生就有的。

我们还要告诉孩子,“有勇气”并不等于“不害怕”。勇气的意思是,虽然害怕了,但我们还是有所行动。如果“不害怕”,那也就根本不需要“有勇气”了。

遇到问题,尤其是与同龄孩子交往中发生矛盾时,自信的孩子会更加关注问题该怎么解决,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你做过什么努力?效果怎么样?下次再遇到,你会怎么做?如果孩子回答我什么也没做,那我们还怎么问下去呢?其实,什么都不做本身就是一种处理问题的策略,而且往往是个好办法。因此,我们还可以问问“什么都不做”的效果怎么样。

焦虑的困境就在于,孩子因为总是纠结于故事中最可怕的那个部分,而看不到美好结局的可能性。父母只有着眼于建立自信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孩子解脱出来。因此,当孩子向我们讲述他的不愉快经历时,我们需要怀着共情之心去倾听,但之后不要忘了问:“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呢?”即便最可怕的故事也可以有令人欣喜的“下一集”,例如:终于等来了救援、从重病中康复或者成功解决了冲突等。

如果发生了某件不愉快的事情,而孩子当时没来得及有效应对,那么我们之后可以问问他:“来,咱们现在想想,下次要是再发生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做会更好?”这种解决问题趋向的提问会引发孩子更强的力量感,这种力量感会潜移默化地融入孩子的生活,使得他们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的困难事件。

参考书目:《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

本文作者:许少月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