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海导航

立体地了解他人

2/9/2023 11:10:32 PM    作者:管理员    542次浏览   

近日常看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欧丽娟老师讲解《红楼梦》,感叹《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所具有的文学性和对于人性的展现、历史的内涵、世事哲思外,也对立体地了解、理解一个人有所思考。

不知从何时起,林黛玉给普罗大众留下“小家子气”“爱使小性子”“爱闹小脾气”“说话尖酸刻薄”“爱挤兑人”等印象,薛宝钗则留下“处世圆润”“温柔”“成熟”“乐于助人”等美名。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再对《红楼梦》细细考究之后发现其实不然。

《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细细描写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种种细节。作为大家闺秀的林黛玉弃舟登岸之时,因为见到了贾府中几个来接船的三等奴仆,发现其“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此时,黛玉的内心马上就明白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正所谓客随主便,一切都由不得自己了,人家怎么安排就怎么来,总之少说多看便是了。与三春叙了长幼之后,问黛玉都念了什么书?黛玉说:“只刚念了《四书》”。紧接着她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没想到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有趣的是到后面宝玉再问她“妹妹可曾读书”时,黛玉是这么回答的:“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前往拜见贾赦,大舅母邢夫人留晚饭,黛玉因要去拜见二舅舅,不得不推辞,但怎么说才能既不让邢夫人觉得没面子,自己又能顺利离开,就是个很考验人口才的社交问题。然而黛玉的一番话,邢夫人听了很受用,而且立马安排车送她过去。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辞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贾母曾说:“……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大意是在贾府这样的贵族家庭,对内哪怕嬉闹几分,对外的时候是要尽显礼数的,如果没有礼数是会被家法伺候。林黛玉对贾宝玉任性、哭闹还泪,但在大场合及外人面前十分克己守礼,是一个非常具有弹性的人,知道什么场合该表现什么样子。

再看宝钗,有一回在路上遇见邢妯姻,见她大清早的没穿外套,因此询问了一番。得知邢妯姻因为没钱无奈把大衣当了后,宝钗当着邢妯姻的面说:“凤丫头怎么这么没算计”。王熙凤好歹也是荣国府的管家,一天大小事无数,哪里顾得了这么多,再者说,如果宝钗有心帮邢妯姻赎回衣服,又何必还数落王熙凤。这要让邢妯姻传出去了,还怎么待的下去呢?

英国现代小说家、批评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将小说中的人物分成两类: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平人物性格简单、静止;圆形人物指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形象,更类似于现实中的人,性格复杂且变化发展。跳脱小说之外,教育也常常把我们训练成只以扁平的视角看待周遭理解他人,会用简单的“好”和“坏”区分,可读书恰恰是为了了解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世间,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一直延伸去误解别人。

立体地去理解他人和世界,既要充分了解性格、家庭、受教育背景等各方面因素如何影响一个人,正如哲学中的诠释学认为,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经验去诠释这个世界,这也和后现代心理学中的建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人就是在不断地建构自我;同时,也要把人当成弹性的,把行为仅当做对当下事件和场景的反应。

本文作者:林旭  

原创作品,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