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希望与丰盛传递给孩子
成绩一向优异的小璇最近不来上学了,急坏了家长和老师,不理解乖巧安静的小璇怎么会在即将迎来重要升学考试的冲刺关键时间点闹出那么大的动静,以前的她对自己的学习非常重视,现在的她连在家休息都不愿意把书本打开,表示自己“心理生病了,一看书就头疼。”
一开始小璇拒绝沟通,随着老师们多次家访,才慢慢取得她的信任,打开了心防。原来,从小她们一家是从外地来到本地,生活上比较奔波和艰难,父母对孩子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不仅对孩子的学业要求严格,也时常向她抱怨生活的不易,久而久之,小璇就把这种造成家庭负担的角色和自我形象结合了起来。从小她就努力学习,一心想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出社会才能找到好工作,有更高的报酬。她为此付出了很多汗水,甚至牺牲了交友和玩乐的时间和机会。进入青春期,学业的压力伴随着人际互动的缺乏,让她的压力、苦恼无处倾诉。看到比自己成绩更好,或者其他方面更优秀的同学,再对比自己的努力付出,心理落差一下拉大,因此就将自己封闭起来,逃避即将到来的考试。
当家长知道孩子内心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时,有说不出的后悔。他们经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并非是希望孩子将来回报家庭,或者抱怨孩子给他们带来负担,本意是以为孩子听到这些话能更加刻苦学习,没想到却成了孩子的心病。
作为父母,都会把最好的留给孩子,无论贫富,都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无条件满足孩子。要给孩子传递出“你的需求很美好,你值得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的信息,这样孩子未来自然会物质丰盛而且不执着于奢靡。
无条件满足并不是不顾自己的现实经济状态无节制地满足,也不是只有金钱才能满足,而是在能满足的时候尽量满足,这样孩子就会觉得“我有需求是正常的”。因为人有需求是正常的,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样也就有了努力和奋斗的动力,而且这样的动力是正向和积极的,而不是不择手段地囤积财富。所以,不要教育孩子挣钱多么辛苦,而是分享给他努力工作和挣钱的快乐;不要总是唠叨孩子乱花钱,要告诉孩子“你配得上最好的东西”;不要抱怨养家多辛苦,而是讲述你为这个家庭奋斗的自豪和满足。我们已经远离了贫穷和匮乏,不要让心还在贫穷和匮乏的时代停留,并传递给孩子。孩子对于父母的家庭的忠诚未将这些扛在肩上,经过自己不成熟和不合理的观念转化成内心的大石块。为了孩子未来精神和物质上的丰盛,请放下我们对待生活的沉重和匮乏感,将希望与丰盛传递给下一代。
参考书目:《重新定义父母》
本文作者:吴菲菲
原创作品,转载请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