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孩子做自己
一位家长带着怒气向我控诉她的孩子,从一连串的问句中我感受到满满的责备:“为什么她还老想着要玩iPad?也就数学稍微比以前教的内容难了一些,其他学科难度都没有增加,为什么还学不好?成绩一跌再跌,越来越离谱!她爸爸一直陪着她在学,我们都这么尽心尽力了,为什么她还是不能专心学习?”看得出来,这位家长很上心孩子的教育。曾经在家访时我了解到,学生的父母都很自律,他们身上有鲜活的通过自己努力实现阶级流动的励志故事。他们非常希望孩子能流淌努力的血液,继承自律的品质。但关心则乱,当孩子与自己的期待有较大差距时,也会陷入焦虑的困境。
你可能会好奇,孩子真的和他们说的那样不懂事、不上进吗?我看到的并非如此。这个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书写工整漂亮,成绩在班级中等偏上。目前的表现就是她最真实的水平。在我看来,孩子已经做得很好了,但家长有更高的期待,所以她做的还远远不够。此外,我观察到一个令我担心的现象:当老师在场时,她表现得文静甚至拘谨。而当老师不在场时,她表现得活泼甚至吵闹。这样的不一致,意味着在权威(老师或家长)面前,她习惯把真实的自己藏起来、压抑进去,她不能也不敢做自己。这让我有些痛心。
我的学生家长,大部分是上世纪七十或八十年代生人。这代成年人的生活经验中,很突显的一个特点就是“自制”。自制意味着兴趣要让位于社会规范,要牺牲掉一些真实的自我感受。不管我喜欢还是不喜欢做这件事,只要这件事是“应该做的、正确的、好的”,我就要去完成它。自我克制需要意志品质的参与,需要抵制诱惑,需要克服困难,因此自制能帮助一些人获得成功。特别当一些人通过自制获得好的结果之后,他们可能更加笃定:贴合自己的心意去行事是危险的,做自己是与成功的方向南辕北辙的。只有一直扮演一个优秀的人,才能获得好的生活。他们也因此更难以接受孩子有片刻的松懈,不想给孩子任何做自己从而“偷懒”的机会。
允许孩子做自己这件事,对家长而言实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家长很多时候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孩子真实状况,因为真实情况与家长心中理想、完美孩子的形象相距甚远,比如:我的孩子在努力之后也只能获得中等偏上的成绩;我的孩子没有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她也想玩游戏;我的孩子还没有树立目标,对未来没有规划。他们大多不愿意接受“我的孩子并没有那么优秀和出色”的这个事实。其实,孩子并不需要很早就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未来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成功,未来要过怎么样优秀的人生。比优秀更重要的,是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够做自己,能够在做自己的同时寻找到人生的意义。做自己这件事,需要得到家长的允许和鼓励。
自制,不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唯一路径。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位置。只有做自己,才能最终找到这个位置,并安于其位。谁都不想整日举着“优秀”和“成功”的路标,却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惶惶不安。
本文作者:戴逸茹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