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思维陷阱”
我们常说“不完美也很美”“接纳自己的不足,接纳不完美”,但是有时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
我是个有些“追求完美”的人,在工作任务很多的情况下我仍然希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我想把班级带好,希望班级获奖被表扬;我希望把课上好,希望学生成绩优异;在处理学校事务时我也想把负责的事情做好;参加比赛我希望我能获奖.....
当我把这些事情做好,并得到预期的结果时,我从中感受到了成就感,从而对自己有比较正面的评价,也体验到了更多积极的情绪。但是当事情没有做好,或者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时,这些“不完美”开始让我感到沮丧、自我怀疑,甚至陷入了“思维陷阱”。
1.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就是失败的,就是没有价值的——绝对化。
2.这件事情没有做好,说明我不适合做类似的事情——过度概括。
3.失败是因为我自身能力不足,都是我自己的原因——个人化。
4.只听到看似“不友好”的评价,看不到他人对自己积极的反馈——负面过滤。
5.我就应该把这件事做好——应该模式。
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让我变得消极,甚至产生一种“我怎么总是做不好”的想法。当我觉察到这些“思维陷阱”正在影响着我的情绪时,我开始想办法“反驳”它们。
1.事情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在过程中我有了一些收获,积累了经验。
2.虽然在某些方面还有欠缺,但是不能否认在其他方面或许我做的还可以,不能一概否认。
3.在做这些事情时遇到了一些不可抗因素,并不完全是我自己的原因。
4.这些评价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是不是也有积极的一面。
5.没有谁是应该所有事情都做得很出色的,偶尔的不完美是正常的。
思维的转变,让我能用更积极的态度去看待结果。当我能心平气和的去看待这些结果时,我想这些曾出现的“思维陷阱”背后其实还有一些更深层的“信念”。那就是“我希望能发挥出我的潜能”“我希望被他人接纳”。这种接纳是指得到他人的接受、包容和欣赏。只是当我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时,能力发挥与否就被事件结果的评价所取代,变得“功利”。因此,我想我会继续热爱我所做的这些事,我也享受在做这些事情时候的快乐。我也仍然会重视事情的结果,只是不把结果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换个角度去看结果,去看过程中的收获。有了进步,在过程中有收获都是一种“完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只是有时候我们难免陷入一些“思维陷阱”中。因此,也需要我们及时去觉察和识别,积极的调整和改变,才能用更积极的应对。
撰稿:郭晓莹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