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就是力量
每到节日小长假前,网上各种“充电式”休息的小诀窍,其中不乏阅读式休息,这个假期的第五天,面对面。她看《一只想飞的猫》,我第二遍刷《偷影子的人》。打开多年前写的心得,依旧感觉值得和大家分享。
遇见《偷影子的人》这本书是那么的不经意,而她却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无限的启发,也给我成为更真实的妈妈带来新的视野,她不像大部分的专业书那样虽满腹墨水却枯燥难懂;她那的跌宕起伏的小说情节里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其中还不乏教育的理念。第一次遇见她,封面上印着的那一行字“一部令整个法国为之动容的温情疗愈小说”深深地吸引着我。
与你初识,发现力量
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个老是受班上同学欺负的小男孩,因为拥有一种特殊能力而强大。他能“偷别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见他人心事,听见人们不愿意说出口的秘密。他开始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书看到这儿,我的心为之一怔,这个小男孩是拥有着“特殊能力”的心理咨询师?恩!一定是这样的,他用自己的“特殊能力”尽心尽力地帮助着身边的小伙伴。他就像一面镜子,我透过他看到了镜子里的我。我渴望像这个小男孩那样拥有“特殊能力”,可是我又害怕自己像小男孩那样还小,能力特别有限。在我的专业领域里,我就有着这样的迷茫和忐忑……书里的主人翁仿佛让我看到了现实里的自己。
与你初识,你犹如一面镜子,仿佛让我看到了更真实的自己……
与你相知,探索力量
“你不能干涉别人的人生,就算是为了对方好。这是他的人生,只有他一个人能决定他的人生。你必须顺应事实,放手成长,你没有必要医治好在成长路上与你擦肩而过的每个人,即使你成为最顶尖的医生,也做不到这样。”小男孩的同伴吕克在抉择的十字路口手足无措时,小男孩和他说了这番话。这短短的几句话重重地给了我一拳。掐指一算走上这个工作岗位至今第五个年头了,我也思考如何将心理咨询知识与技能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是现在看来我在“个生辅导”及“教学设计”中还是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多年以前,我与爱心社工一同接了一个单亲家庭学生荣的个案,那时候他的爸爸妈妈刚刚办理了离婚手续,科任老师发现荣在上课时注意力涣散,家庭作业都是空白,考试成绩一落千丈,退步特别严重。荣的妈妈由于荣长时间不愿意与她见面,爱子心切的她无可奈何只好自足爱心社工,我与爱心社工了解了荣的家庭情况之后制定了一些列的辅导计划,至今我仍记忆犹新的是在制定计划时,爱心社工给我的建议:你的辅导计划虽然很缜密,预设孩子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得很到位,可是你却忽略了孩子自身的能量。你的每一个问题的设定都仿佛是在告诉孩子,郑老师有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我告诉你,你照做就是了!这样的我一点儿都不像心理咨询师,我觉得我更像“知心姐姐”我有一堆的理论和方法去指导你处理现在遇到的问题,说好听一点的是指导,说难听的那便是“干涉”。
这也是为为什么看完书里的这段话之后,内心的体验会如此的丰富,曾经的我在孩子的辅导上就屡屡犯这样的错误。忽略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前段时间看的郭先生的书里写到“以生为本”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参与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而我在对荣这个孩子的辅导中却不小心把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潜能是无限的。
与你相知,你一语点破我深埋已久的困惑……
与你相爱,激发力量
“永远不要把人拿来比较,每个人都与众不同,重要的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差异性。”每每和孩子们探讨“我的家”,他们总会提及自己的爸爸妈妈拿自己和“谁”比较。“你看谁谁谁字写得那么工整”;“你看谁谁谁考试总是班级前几名”;“你看谁谁谁每天晚上都自觉地练琴,都不需要爸爸妈妈提醒,你看看你!”有些“胆子”稍微大一点点的孩子还会说“老师也会拿我们和隔壁班比较呀!”每每看到他们向我倾诉着家长、老师的这些做法,小眼神里透着淡淡的忧伤,我的心里就不知啥滋味。看来“被比较”这件事在孩子们的心里是件不太愉快的事儿。网络上最近流行的一句有趣的话,叫做“我们当年都输给了那‘谁谁谁家的孩子’”。这句话虽然充满了俏皮,咋一听起来好像是长大的孩子在回味自己有趣的童年,但这句话的背后隐藏了孩子多少不快和泪水。在平日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也发现有些妈妈在与别人闲聊时喜欢将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我家这孩子,哪点都好,学习成绩不错,也还懂事,就是太贪玩……”还有的妈妈更关注细节,哪怕很小的一方面也要拿自己和别人家做比较一番:“你家长得这么壮实,一般都吃几碗饭呀?能吃掉两碗啊,我们家胃口没那么好难怪又瘦又矮小了!”这些妈妈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丝毫没有照顾一旁孩子的感受。看书里写道“永远不要把人拿来比较,每个人都与众不同,重要的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差异性。”我就特别想分享给我的同行们和我的家长们,当然,还有我的孩子们。“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能重来”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无休止的比较给孩子们带来的负能量远远超过正能量。有些人之所以总感到不幸福,生活得毫无乐趣,并不是在于他们拥有的少,而是他们从来不懂得拥有的珍贵。他们终日忙忙碌碌于比较,拿自己所没有的东西于那些拥有这些东西的人做比较,因而眼里看到的都是自己所没有的,当然不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这样当然感受不到幸福了。作为一名心理健康老师看完这本书,我偶尔会陷入深深的沉思。从大学学的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就说要学会欣赏孩子,转眼我从教五年了,我似乎到了最近才领悟了欣赏孩子的真谛,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别人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具备可比性。就像红牡丹和白牡丹,无法说出谁好谁差,只是不同而已。这样,我们的孩子就能安然地享受自己的好,坦诚欣赏别人的好,坦然接纳彼此的不同之处。
与你想爱,你指引我用理论武装自己,实践完善自己,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郑丹妮
原创作品,若有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