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海导航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10/31/2022 5:40:53 PM    作者:管理员    615次浏览   

在一次心理课上,学生们正谈论家规的主题。有的说:“我们家没有家规。”有的说:“我们家的家规就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在家里要穿拖鞋,都是小事。”有的说:“我爸我妈不让我玩手机,我觉得很烦。”还有的同学说:“家规都是父母定的。”

家里要不要制订家规?如果要,家规又应该如何制订呢?

自古以来,家族的传承和发扬离不开家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的专题“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中,曾详细介绍了汉阴沈氏家族。自明朝天顺五年以来,历经550多年,沈氏家族在陕西汉阴繁衍生息。世代相传的《沈氏家训》,修身为本、耕读传家,是沈氏族人的传家宝,《沈氏家训》共计20条1933字,其中“事亲不可不孝”、“持家不可不勤俭”、“志节贵乎坚贞”、“出仕不可不清”等规范准则已成经典,倡导“忠、孝、节、义”,强调“勤、俭、正、廉”,对祭祖孝亲、教子择配、持家睦邻、志节行操、出仕交友等,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规范,是沈氏族人的传家宝,也成为陕南地区传统家规家训的典范。

所以,有好家规,就有好家风。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如果能坚持好家规的制订、落实和执行,对开展家庭教育是有很大帮助的。

如何制订家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家庭的实际情况。制订家规前,对家里实际常住居住人员、家庭各项责任的分配、每个人的生活习惯、认知水平等,都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家规的制订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不能简单的拿来就用。其次,可以进行全员讨论。对于家里出现的一些坏习惯和行为,家长主持召开家庭会议,开展讨论,形成统一认识,得出具体执行方案。最后,注重反馈和改进。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家规制订后,能否遵守执行,监督人可以经常给出反馈,如果发现家规不合理的地方,也应该及时提出,进行改进。

父母制订家规时,还应注意到孩子的心理感受。家规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孩子不知道或者感受不到,又或者觉得难度太大,执行过程中就会出现抵抗。因此,要让孩子明确:制订这条家规的目的和意义,约束和规范也代表父母的爱,家规是全家人一起遵守的,父母也会以身作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希望每个家庭都拥有好家规,好家风。父母们,行动起来吧!

   本文作者:黄苑真

   参考材料: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汉阴沈氏:修身为本 耕读传家》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