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海导航

孩子的自主需要被你支持

10/17/2022 5:21:07 PM    作者:管理员    564次浏览   

“我的孩子是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不自觉,总要我催着才学习,一点主动性都没有……”家长对“被逼着学习”的孩子无可奈何。和孩子“斗智斗勇,磨破嘴皮,着急上火,疲惫心累”的你,是不是非常期待他能自主学习,从而救你于水火。

但是,在你有些抱怨孩子缺乏自主性的同时,你是否也具有反思精神:我满足孩子的自主需要了吗?我支持孩子发展自主了吗?这意味着,你是否能意识到,自己平日与孩子交谈相处时所说的言语、对待他们的方式,是在损害他们的自主性、削弱他们的内在动机,还是在培养自主性、增强内在动机。

自主感,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内在需要。人们需要感到他们的行为是自己选择的,而不是由某些外部来源强加控制的。其实,自主本身存在,反而一些事件或某些情形可能削弱内在动机,损害了自主。当孩子感到自己被控制,特别是感到自己被关系中处在优势地位的“上级”(如父母、老师)控制和操纵时,孩子的自主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那么,哪些话,哪些事会限制孩子的自主发展?心理研究发现,奖赏和威胁是两大“罪魁祸首”。你是否对这些话很熟悉,比如想通过奖励激励孩子学习:“期中考考好了,就给你买你最喜欢的自行车”。又如想通过威胁孩子逼迫他们学习:“如果你不学习,就不能玩手机”。(用奖赏)控制和施压是我们常用的策略,即便在短期内,孩子在行为表示上有所改善,但这些事情分散了他们对学习本身的注意力,最终将耗尽他们对学习本身的热情和兴趣。

此时你一定想问,日常生活学习中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有规则,都有限制和控制,况且孩子本身对学习也没啥热情和兴趣,那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自主岂不是天方夜谭?看来,关键就在于,我们要想办法“让支持自主与设定规则共存”,也就是说,我们要以支持自主的方式来设定界限。

我们先来看一个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者让5-6岁的孩子参与一项具有创造性但可能把环境弄得很脏很混乱的绘画任务。为了让孩子始终保持整洁,他们采用了的两种不同的方式设定界限。一种是用控制的、施压的语言:“做你该做的,别把颜色弄混”,一种是没有限制的,支持自主的:“我知道,有时候你只是随意地涂一下颜料,这确实很有趣,但这里的材料和房间需要保持整洁,以便其他孩子使用”。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只是发出指令的措辞不同,但那些没有被命令,有所选择的孩子,更富有创作的内在动机和热情。

让我们再回过头看上文提到的常说的话,你是否有了修改这些话的思路?举个例子,对于给予奖励,你可以这么说:“给你买自行车是对你这段时间努力和获得好成绩的认可。事实上,无论你考没考好,你都有可能得到自行车,如果你愿意和我们好好商量”。不把奖励作为将父母权力强加给孩子的手段,用这种非控制的方式给予奖励,会削弱奖励的“副作用”。请记得,孩子的自主性需要被你支持。

“从受到界限约束的人的角度出发,认识到他是一个能动的主体,而不是一个被操纵或控制的对象,就有可能在不损害个体真实性的情况下鼓励他肩负责任。”

——《内在动机》

参考书目:《内在动机》

本文作者:戴逸茹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