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真实的自己,做真实的父母
周一一早,同事因为孩子的问题拉着我聊了一节课。我开玩笑地对她说:“感谢你,让我想起了很多小时候和父母相处的经历。”在言辞之间,我感受到同事未曾发现的矛盾,一边说着“只要孩子习惯好就好,我对他没有什么要求”,一边又透露出对孩子成绩下滑强烈的不满。多么像我妈妈小时候对待我的样子啊。那个瞬间,我突然发现虽然我的父母说着“我们在你学习上从来没有要求,只要你努力就好”,但在我一个英语单词默写不出来的时候、一道物理题解答不出来的时候,撕毁英语书往窗外扔、卷起物理书往我后脑勺拍下去的也是我的父母啊。于是我不禁思考,父母为什么不能面对自己内心对孩子真实的期待呢?
如果家长直接告诉孩子“其实我希望你上优等学校”会如何呢?
也许孩子会说“不可能,我不是那块料”;也许会说“我会好好努力的”;也许甚至会说“你们上名校了吗?没有的话凭什么要我上名校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都有需求和期待,如果这个期待得不到满足,自然而然会升起各种各样的情绪。可是如果对象是孩子呢?如果孩子让家长不满足呢,家长通常会怎么样呢?
“我有没有告诉你要怎么样,为什么你不听话?”
“小时候你多乖,现在的你三天两头给我找气受。”
当孩子没有遵从家长的意思或者不符合家长的期待,家长很容易指责孩子。
一个人看不见自己,只能看见自己的意愿、自己强烈的想法,也不容易看到别人并且很容易产生“全世界都要围着我转”的念头。于是周围所有和这个念头无关、不能满足念头的行为和人都是不对的,都会让他/她生气不满意甚至暴怒。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和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一提的。”
看到真实的自己,接纳真实的自己,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反思并反省自己,成长是自己的事情,没有人可以代替。
做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舆论里或幻想里的那个完美的自己,承认自己是一个有感情(被孩子拒绝很难过)、有需求(希望孩子给我争光)、真实、普通的人,这是亲子关系的重要基础,远远比做一个舆论口中、大众眼里的“好爸爸/妈妈”更重要。
没有孩子是完美的,也没有父母是完美的,也许我们真正要面对的,是相互之间的真实,当家长可以面对自己脆弱的那部分的时候,真实的自己会更有力量。
教育孩子的本质是家长自我成长。
本文作者:林旭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