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孩子学习是个技术活(一)
辅导孩子学习常年都是各类新闻和视频的主题,有的家长还把自己气得心脏出问题你,不得已去搭了个心脏支架,就算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夸张的遭遇,日常生活中也肯定有因为辅导孩子而怀疑人生的体验和经历。
本文想探讨的是,我们真的会辅导吗?这里谈论的不是今年高考数学的史诗级难题,也不是以红楼梦片段为题干的作文题,仅仅是小学的对于家长没有难度的知识,我们就能掌握辅导的技巧吗?家长的理念是科学的吗?
恐怕很少有家长在辅导前先研究脑科学吧,看到会做的题目或者根据自己知识经验,通常是快速地整理下思路就开始对着孩子讲了起来,等没有获得期望中的反应,或是重复了好几次,孩子还是无法掌握家长说的要点时,理所应当的预期就和现实产生了冲突,在对孩子学业成就的高期望之下,这种冲突更显出其不和谐,此时家长的负面情绪就被激发出来了。
其实,脑子是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我们在使用电器前都尚且要看看说明书,为何在开发大脑时却不假思索就“冲锋上阵”呢?我们真的知道孩子大脑的运行规律吗?我们成年人掌握已久的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方式,孩子就一定能马上get到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学习本质上就是大脑的神经通路的生成、增强或连接。学习某个东西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有三种生长方式:第一,生成新的神经通路,新生的通路细小而脆弱,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变得越发强壮;第二,原本毫不连接的两个通路会形成新连接;第三,现有的神经通路会增强。
所以只要大脑是健康正常的,只要学习,神经通路就会发生变化,那么家长首先就要抛弃“学习能力固定不变”的观念,哪怕有些知识孩子学得慢,也不要给TA贴上“你就是不擅长XX学科。”的标签。不能给孩子贴标签,但也不能降低对孩子的期望。甚至有些孩子可能真的是学习障碍者,我们也要知道:大脑最重要的特质是具有适应性以及改变和生长的潜力,也就是只要学习就能进步。
家长之所以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认为孩子应该比现在表现出来状态更快的速度掌握知识,但其实大脑在一开始形成的神经通路是细小而脆弱的,它们随时可能因为孩子本身的各种干扰而重新断开;第二,认为孩子就是学不会这类知识,没有相关的天赋而产生的失望,这其实违背脑科学常识的“大脑固化论”。被这种思维困住的孩子,会变得害怕犯错,他们给自己的思维“上锁”,变得僵化,从而失去更多的进步机会。
参考书目:《学习天性》乔·博勒
本文作者:吴菲菲
原创作品,转载请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