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海导航

新时代,新的生涯规划

5/12/2022 12:38:18 PM    作者:管理员    821次浏览   

生涯规划不是一个新名词,却是在这几年才在教育界大热起来。当我第一次听到“生涯规划”这个概念,就想起一位我的高中同学,学神H。当年我们刚刚上高一,在我连今天晚上要先做数学还是先做物理都没想好的时候,学神H同学告诉我,她初中的时候就想好了,以后要去读香港大学。我听着觉得很燃,梦想总要有的,那我以后去读清华大学好了。

三年后的高考,她以我们年段投档分第一的成绩,真的去了香港大学,而我以四五十分的小差距跟清华大学失之交臂。问题来了,去不了清华我要去哪?妈妈带着我,请教了一位“高考志愿填报专家”,他说提前批随便报报,又不影响后面的志愿,于是我就这样成为了一个师范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和一份“卖身协议”时,我才惊醒:“这叫随便报报,不影响后面的志愿?”

我们身边会读书的学霸很多,但像H这样能长远规划自己的人生并真的实现目标的学生没有几个。像我这样不靠谱规划生涯的年轻人太多太多了,我是当中幸运的一员,在这场胜率不高的博弈中选中了刚好比较适合我的专业和职业方向,现在虽然感到后怕,却也没有后悔。然而更多苦苦熬过高考之后横冲直撞的年轻人,以为奔向了自由,却发现在一条陌生的路上举步维艰。

而今“生涯规划”变成了中学教育界数一数二的热门词,我为此感到欣喜,却也深深感到“生涯”这个词份量之重、涉事之广、用时之长,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规划。我们的孩子从小在学校里,连选择自己发型的权力都没有,你问他们“晚上想吃什么?”十有八九的回答都是“随便”,就是这样习惯被安排的孩子,面对生涯这样大的课题,理所当然地乱了阵脚,习惯性地把压力推到了权威的家长、老师和“专家”手上。

生涯规划在中国内地得到重视有一个非常功利的原因:高考改革。从前的高考简单粗暴地划分为文科理科进行,大家做生涯规划就这样三部曲:一看自己考多少分,二看这个分数能上哪些大学,三看能考得上的大学里有哪些“热门专业”,看排名,看就业率,看地理位置,就是少有人关心这个学生喜不喜欢、适不适合这个专业,像极了旧社会的包办婚姻,家长们看家世看样貌,却不愿承认情投意合是婚姻稳固的重要因素。如今全国各地都陆续改为6选3的高考模式,这给包办婚姻式的生涯指导提升了很大的难度。大家开始学习“全人教育”的生涯规划模式。核心问题从“考几分”“上什么大学”“学哪个专业”转变成了“我是谁”“我擅长什么”“我想要什么”。这三连问的升级,重心从外界转移到孩子本身,让许多人都想要逃避。于是初一的老师和家长说初一为什么要做生涯规划,离选科还有那么久,高二的老师和家长说高二为什么要做生涯规划,不是已经选完科了吗。我们都想说服自己,生涯规划只是为了选科,因为大学比性格好研究,分数比素质好培养,就业前景比兴趣好考量,包办婚姻比自由恋爱更在大人的掌控之中。

本文作者:石依婧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