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海导航

培养自信心,让孩子觉得“我能行”

5/3/2022 12:51:35 PM    作者:管理员    620次浏览   

在和学生的沟通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我问低年级的孩子“你们有信心这次的练习全对吗?”大部分的孩子都会说有。但是同样的问题问中、高年级的孩子,回答有信心的人数就会变得很少。

一部分原因是年级越高题目可能越难,另一部分原因却是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把题目都答对。这种自信心的缺失与学生以往失败(题目做错)的经验有关,也可能跟家长、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有关。

在著名的“戒烟实验”中,被告知“你们的控制力比较强,更有毅力所以被选中参加实验”的自我效能感组成功戒烟的人数最多。这些人在完成任务时会对结果有更多好的预测,也更坚信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因此他们也会更努力的去尝试,最终的结果就更好。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会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产生一种自己一无是处的想法。

孩子年龄越小,他们经历的困难更多是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孩子愿意尝试会更容易成功,因此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要从小开始。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它通过结果预期及效能预期来体现。效能预期即对完成任务中自身能力的肯定。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呢?

1.给孩子展示的舞台

成功的经验积累能让孩子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没有行动和尝试,永远只停留在想法的阶段,那么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就永远只停留在“我就是做不好”的想法中。因此,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创造一些展示的机会,让孩子在展示中收获成功经验,从而获得自我效能感。

2.引导孩子对失败进行正确归因

孩子对失败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如果他们把失败归为自己没有能力,那么就会形成一种“我能力不足”的印象,下次面临同样的挑战时就会缺乏信心。

因此,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孩子去寻找失败的原因,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归因,把问题归因为暂时的,比如只是这次不够努力。让孩子相信通过努力是能成功的。

3.恰如其分的激励和赞赏

以前在课堂上我总喜欢用“你真聪明”“你真棒”表扬学生。后来,我开始担心,这些被我夸聪明的孩子是否会觉得“老师都夸我聪明,那我肯定很聪明,就不用太努力了”,或者他们会怀疑“我很棒,到底是哪里很棒”。所以我尝试改变课堂评价的语言“你能马上回答老师的问题,说明你上课认真,注意力集中”“你最近进步了,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这样的激励方式,能让学生知道自己自己做的好的地方,也会愿意往这些方向努力。

家长们在夸孩子时要注意避免不切实际。可以用描述的方式,代替对孩子的评价性表扬。评价时更注重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4.合理评价孩子

有些家长平时会说“这个孩子就是很笨,题目讲了很多遍还是不懂”。在这样的评价下孩子很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我永远学不好,我就是很笨”的认知,自我效能感自然就会降低。

因此,家长在评价孩子时避免对孩子进行言语上的攻击,多鼓励孩子去表现出积极的语言和行为。

参考书目:《孩子的品格》

本文作者:郭晓莹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