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海导航

做柔软的人

4/20/2022 1:04:35 PM    作者:管理员    731次浏览   

前两天,我和朋友聊起处理学生问题时碰到的困难。聊着聊着,愤怒、委屈、无力、烦躁等情绪纠缠在一起,慢慢淹没了我,这番“讨论”更多变成了“吐槽”。朋友很好地接住了我的情绪,听我宣泄,陪我吐槽。我在倾倒出大部分糟糕的情绪之后,慢慢恢复了一些理智。自我觉察片刻,知道自己还留有一些情绪的尾巴,不过时间紧迫,我想尽快解决问题,于是匆匆地说:“我不生气了,我现在就去解决问题。”

未曾想却被朋友叫住了:“你别急,我建议你先停下来认真思考一下,不要带着不该有的情绪。”看来朋友并不相信我“不生气了”。

他马上接着说:“你先自评一下情绪效价和强度。”

我被将了一军,苦着脸生硬地回答:“我冷静得很。”同时我知道,这句话反而暴露了我的真实状态,朋友不会放过我。

不出所料,他毫不手软地说:“‘得很’,这种词,就让人觉得很不平静。”

我嘀咕了一句:“哈,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朋友回复:“哈哈,我就知道你预判了我的回答!”

我一下就乐了,糟糕情绪的尾巴就在这一瞬间被默契化解。我笑着说:“好了,现在我的情绪效价是正的了。”

朋友也乐得不行,开玩笑说:“你都知道我会说什么,看来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我眉开眼笑道:“那你不也是我肚子里的蛔虫,我们彼此彼此。” 

“好家伙,咱俩今天都变成了无脊椎动物。”朋友这句话让我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一只蠕动的小虫。我原本有些害怕它们,不过那一刻,我却脱口而出:“柔软。”

“这个点我没想到诶。”朋友听到我这么说有些惊喜。他接着说:“我觉得,柔软是件好事。”

我一边肯定他的观点,一边开玩笑:“是的,所以别看不起无脊椎动物哦。”

朋友说:“以后咱就可以说,‘你现在是多少分的无脊椎动物?’0分是非常有脊椎动物,10分是非常无脊椎动物。”心照不宣地,我明白这个比喻的含义:“你现在身体或心理的‘柔软’程度是多少?”至于到底指向身体还是心理,视具体谈话内容而定。

柔软是一种触感。我们大多喜欢柔软的物品。柔软的衣服、靠垫、玩偶、被子,它们或能包裹住我们,或能给我们支撑,让我们感到安全和舒服。从心理层面讲,一个内在柔软的人,意味着他有爱心,愿意且有能力关照别人、承接情绪、提供支持和帮助。

朋友待我的方式很柔软。他倾听我的情绪,承接我的困扰,虽然只是在微信上和他聊天,但却给我一种“他正与我并肩而坐,并在适时的时候递给我一张纸巾”的陪伴。他深知,在我被情绪淹没的时候,我最需要的不是针对解决问题的说教和指导(“没必要因为这些事烦恼,你应该……做”),而是情绪的安抚。当然,因为我俩都是“心理人”,所以他采用了单刀直入且稍显专业的对话模式:“你先自评一下情绪效价和强度”。更普遍地,在关心身边的朋友或家人时,我们可以说:“慢慢说,我在听。这些事真是挺令人烦恼的。”就这样柔软地对待别人,允许他们有情绪并及时回应他们的情绪,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

对待自己时,内在柔软的人也能更好地自处和关照自己。我们要学会觉察、允许自己的情绪,不因自己有消极情绪而对自己做负性评价(“我不应该生气/焦虑”),导致陷入恶性循环。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冲击(困难、烦恼),能以柔克刚,温和而不乏韧性,既接纳自己能力的局限,也不丢失解决问题的信心、不放弃努力。柔软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空间来容纳外部刺激、来对自己的内在部分工作,从而能更灵活地面对和处理问题。

于人于己,柔软均需要修炼。不时地,我们可以尝试从柔软的角度进行自我觉察,适当松弛僵硬的身体和紧绷的神经,给予自己和他人多一分舒服的感受。

本文作者:戴逸茹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