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表达自己的空间
今天下班回家的公交上看到一个亲子对话场景——
一个小男孩,看起来像是一年级的小朋友,问道:“妈妈,我们等等坐到哪一站下车呢?”
男孩妈妈非常没有耐心,语气恶狠狠地说:“问什么问!我坐到哪一站下车,你跟着下车就行了!”
当时坐在旁边的我,听着男孩妈妈说话的语气,我自己都不免吓得想逃。
公交走了两三站,来着一辆鸣声急促的消防车。
男孩又问道:“妈妈,那是什么车?”
男孩妈妈情绪持续升温,气势汹汹地指责道:“你不知道那是什么车?!你竟然不知道那是什么车?那是消防车,你这个SB!让你好好读书,你在学校都在干什么?”
车厢里一片宁静,他们母子俩的对话显得格外尖锐。
我对这个男孩充满了怜悯,在整个对话中,男孩天真无邪的、稚嫩的、好奇的表达就这样一次又一次被否认、压抑、抹杀!我心里开始产生很多想象,想象在家里、在其他场合,这样的模式是否会经常出现。
其实,在咨询室里,经常听到一些来访者的倾诉:现在他们在家里几乎是沉默的,不怎么跟父母聊天说话。从小被压抑、被否定惯了,曾经尝试过表达自己,但是一次次地失望,于是选择了沉默。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空间,成为孩子忠实的倾听者,才能真正读懂孩子、高质量地陪伴他们成长。
首先,允许孩子表达情绪的空间。每个人都表达自己情绪的心理需要,也是在不断地表达练习中,孩子们体悟了喜怒哀乐,并不断丰厚情感。我们的孩子并不是一个“空心人”,情绪的表达与理解会让他们的心灵变得多彩灵活。珍惜孩子的每一次的情绪表露。当孩子肯和你表露自己内心的情绪,无论是快乐的、难过的还是其他的状态,都传递着他对我们的信任。那就保持耐心,和他建立情感联结。
其次,允许孩子表达意见的空间。作为父母,我们很容易走进“我说你听”的误区,并自认为自己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一旦孩子尝试表达,就把它解读为不乖、反抗、不听话、狡辩、叛逆。其实,孩子的申诉与表达代表着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开始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例如,邀请孩子参与讨论的家庭事务的话题,不仅可以让孩子明白他是家庭重要一员,激发他们他们的责任感,并且通过讨论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权利与界限。当然,我们也要以孩子为中心,聊一些孩子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而不仅仅是学习话题。
许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自己的空间吧,我们需要做好一个耐心的共情倾听者,相信孩子会在这个空间里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成为自己。
本文作者:余必如
原创作品,转载请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