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家长遇上“慢”孩子 ——专注的力量
“专注”不应该是一种煎熬,而是一种享受。
我们对“专注力”有一种误解,觉得这是一项凭意志力坚持下来的品质,所以我们才会对孩子说“你要努力地保持专心”,然而所有需要克服痛苦努力保持的专注都是假专注,积极心理学用一个更好听的词来形容专注的状态——“心流”(FLOW)。当我们体验心流的时候,会感到满意和享受,这里面的心理成分包括:具有挑战性且需要技术、注意力集中、目标明确、有及时反馈、深深的投入、控制感、忘我、时间停止。
这样的心流是我们所追求的学习的乐趣,这样的乐趣不等同于快乐,其实在心流发生时我们并不会感觉到快乐,而是过后回忆起来的充实感和成就感带来快乐
那么,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我们怎么帮助他们创造在学习当中的心流体验呢?
比如在上文提到“心流”的心理成分中的目标设置和反馈控制。我给大家呈现两类学习目标:
一是“结果导向”的目标,如“下次作文要拿90分以上”、“下次英语要考得比同桌好”、“月考年段排名要进步30名”、“错的题目要越来越少。”
相对应“过程导向的目标”,应该是“一个星期在摘抄本上要收集10个好句子”、“每天都会被3个新单词并确保前几天背的没忘”、“新买了3支笔芯,这个月要把它们用完收集起来”以及“错的题目都工整地吵到错题本里并弄懂它”。
对比上面两种目标,我们很容易理解,结果导向的目标更容易造成孩子拖延,因为孩子看不到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与目标达成之间的关系,也很有可能孩子真的努力过一阵子,却一个目标也没达到,这时候他们会否定自己努力的意义,也对这些学习目标失去兴趣。而当孩子设置的学习目标是过程导向的,他们的学习就有了进度刻度,大目标可分解成小目标,每完成一点都能得到反馈和成就感,这样就更容易投入,从而渐渐体验到“心流”,越来越多的心流累积,就能养成一个专注学习、自觉学习、喜欢学习的学生。这也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许多学霸都有收集笔芯、笔记本甚至草稿纸的习惯。
如果你的孩子就是一个“慢孩子”,你能不能等等他?
哪怕我推荐十本关于时间管理教育的书给你,也没办法向你保证你的孩子就能变成一个麻利的孩子。当我把家长们的问题丢给心理老师团队的时候,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有老师说“我做事也一直很慢,从小到大也没改过来”,有老师说“我认识一个很厉害的人做事也很慢,但他做得很仔细,马虎的我很羡慕她。”你看,慢是一个孩子的特点,但并不绝对是缺点。哪怕在某些场合里让这个孩子显得比较弱势,但他的生活风格如此,很难改变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接纳他,也要引导孩子接纳他,就像我们自己都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跟自己的种种不足和解了一样。
前两年我在听曹萍教授的家庭教育讲座时,她告诉家长们,当家长要“看透、看淡、看远”。我们有时候过于纠结于眼前的问题,而忘了让孩子“快”不是目的,“优秀”也不是目的,健康幸福才是。
本文作者:石依婧
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