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的矛盾,家长应如何正确介入?
近年因“孩子伤害孩子,家长出面教训”的新闻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常教育孩子,不要打人,要有礼貌,要宽容大度,但却忘了教孩子,当别人侵犯他时,只有勇敢地反击,才能保护自己。有一句话这样说:“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身为家长,我们不可能时刻守护在孩子身边,但是我们有责任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1. 强化孩子的权利意识
孩子被攻击的时候下意识退让,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不知道自己权利的界限在那里。父母在平时的引导中,可以多传递自我权利的意识,比如你可以这样告诉他:东西是你的,你有权利决定要不要给别人玩。身体是你的,不要让其他人随意触摸和侵犯。只有让孩子先懂得认知权利的界限,他才能学习如何维权。
2. 语言警告威慑对方
教孩子使用严肃警告的言语,也是能达到震慑的效果的,特别是对于四五岁的孩子,让他们知道「这个孩子不好惹」。住手!不许你这样!这是我的东西!你走开!你再推我我就生气了!说不利索的时候,尖叫或吼两声也可以的。
3. 酌情还击,逃跑也没错
如果语言威慑没用,适时出手地反击是可以被允许的,但是要注意保护好自己。自己处理不了,保护不了自己的时候,就躲开。逃跑也是英雄,保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4.求助大人
自己处理不了的情况,告知老师和父母,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因为有些事情,已经超过了你能处理的能力和范围。这并不是打小报告,而是沟通和求助,有利于解决问题,避免发生更大的危险事情。
为人父母,保护自己的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有的时候反应过度,不但处理不好问题,还会把矛盾升级,进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那家长如何正确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
面对孩子被欺负的问题,我们只有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给孩子真正的保护和教育。
1. 判断是正常冲突,还是欺负
如果两个孩子年龄相仿,玩的过程中有争执,无需过多干涉。因为这也是孩子在实践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好机会。但如果两个孩子是对方明显恃强凌弱时,父母就应该及时出面制止,避免自己孩子受到伤害。
2. 不过分敏感,也不沉默疏忽
面对孩子间的冲突,家长不过分敏感,但也不能忽视其中的问题。6岁女孩被男同学欺负,从拽辫子,到用笔扎,用三角板戳。每一次妈妈都跟女儿说:“别理他”。于是,女孩就只是躲,不吭声。这无形中助长了“小霸王”的嚣张气焰,女孩最后被扎得一只眼失明。
孩子被欺负,向父母求助。此时,父母不积极重视,也许就会因自己的忽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一味地退让和包容,只会换来对方的得寸进尺,最后变成恶性循环。
3. 解决矛盾应遵循原则
如果矛盾比较尖锐,家长应该及时出面,与老师和对方家长共同商量解决之策。
解决矛盾时应遵循下列做法:
●如果是自己孩子做错了,一定不要一味偏袒,家长必须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同学道歉。
●如果责任在对方,应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一种错误行为,以防止孩子模仿,并鼓励孩子心胸要开阔一些,不要斤斤计较。
●如果是原则性问题,要教育孩子学会用适当的方法争取自己的权益,而不能无原则的“忍让”,不然会伤害孩子的心,长此以往,还有可能养成自卑、懦弱的性格,孩子反而更容被欺负。
总而言之,即使家长选择介入,也不能采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只有理智面对孩子间的矛盾,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化解矛盾的过程,变为促进孩子成长的过程。
内容来源:贵州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