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海导航

娃又把指甲啃秃了,没事就啃,怎么破?

3/6/2021 6:59:38 PM    作者:管理员    1016次浏览   

1 咬指甲,到底是好奇、淘气,还是心理解压?

很多孩子(也包括大人)通常会在感到焦虑、压力较大或者需要集中全部精神、作出重大抉择的情况下,出现啃咬指甲的行为。由此,又引出了两个问题:心理因素真的会引发啃咬指甲这样的行为吗?是否所有啃咬指甲的行为都是由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引发?

《美国儿科学会儿科护理手册》(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Textbook of Pediatric Care)中提到, 类似吮吸手指、啃指甲、扯头发、撞头等重复的自我刺激性行为,代表了神经运动发育阶段和环境影响的相互作用,是一种调节环境刺激的内稳态机制。换句话说,当孩子感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就有可能通过这样重复性的自我刺激行为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根据一些专家的观点,啃咬指甲和吮吸手指的行为能让孩子感到抚慰和镇静,这可能与他们在母亲子宫里吮咬手指的经历,以及在刚出生时吮吸母亲乳房所获得强烈安抚有关。

当孩子,尤其是幼童,在生活中感到紧张、焦虑时,他们也会不自觉的采用这种自己十分熟悉的方式来自我安慰。也就是说,心理因素,比如压力、焦虑等,的确可能引发孩子啃咬指甲的行为。这也和我们平时观察到的情况相符,有朋友说自己曾在高三那年把指甲啃的干干净净,有妈妈说孩子只要放假在家,啃指甲的行为就自动缓解了……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孩子和大人,都是因为焦虑和压力才开始啃指甲的。1岁以前的孩子,出现吮吸手指、啃咬指甲的行为十分正常,这往往是孩子口腔敏感期的表现,一般在8个月后就会慢慢消失。当孩子长大后仍然吸手指、咬指甲,除了因为压力和焦虑,还可能是偶然看到大人或同伴啃咬指甲,觉得好奇,从此开启啃指甲之路。有些孩子和大人,也会在放松、无聊时啃咬指甲。比如我以前有位舍友,总是在大家一起聊明星八卦时一边傻乐一边啃指甲,且啃的津津有味……

2 咬指甲的危害大吗?佛系对待可以吗?

看到孩子咬指甲,不少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要喝止。如果追问为什么喝止孩子,大部分家长可能会说“不卫生”、“不雅观”、“不文明”。但要仔细探究起来,咬指甲的危害比这严重的多。

医学上将这种在压力、紧张、无聊或饥饿下表现出的习惯性啃咬指甲的行为命名为“咬甲癖”,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轻度自残行为。

它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

啃咬指甲时可能会“吃下”指甲缝中的细菌、病毒,引发疾病;

持续性的啃咬有可能会引发甲沟炎;

长时间啃咬会导致甲床变短,影响指甲形态和手部美观;

长期啃咬指甲,尤其是在超过5岁之后还啃咬指甲,可能会影响口腔上颚以及牙齿的生长排列;

光秃的手指以及因啃指甲而导致的牙列不齐,可能会让孩子受到他人的消极评价,影响心理健康。只看这几点,相信您已经明白我的态度了:对待孩子“啃指甲”,不要太佛系,还是需要适当关注的,必要时不妨求助医生。

当然,为秉持客观态度,我还是去检索了一下关于啃咬指甲是否有正面作用,结果还真有这样的文章。有学者在1000余名儿童中开展研究发现,儿童早期啃咬指甲的行为,让孩子有机会在生命早期接触微生物群,这可能与其在13岁至32岁期间发生特应性过敏的风险降低有关。但作者也指出,虽然从研究结果看,咬指甲的习惯可能有一定的好处,但不提倡孩子们这样做[3]

 3 想让娃戒掉咬指甲,治本可能更有效?

话已至此,如果不聊聊如何帮娃戒掉咬指甲的方法,会显得特别耍流氓。

考虑到不少孩子是因为焦虑、压力才表现出咬指甲的行为,而引发孩子焦虑、压力的原因各家又必然不同。我大致列出了可能引发孩子焦虑、紧张等情绪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家庭成员的变动

二胎出生,亲密抚养人的改变,父母离异或工作变动、生病住院导致的陪伴缺失……都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焦虑。

生活环境的变动

刚上幼儿园,幼儿园升入小学,搬新家等可能导致孩子脱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的情况,也会引发孩子的焦虑和压力。

生活节奏的改变

一些孩子还会因为生活节奏的改变而感到压力。

比如有些孩子在家没有睡午觉的习惯,上了幼儿园后老师要求大家一起午睡,即便不睡觉也要安静的躺着休息,孩子无法适应,就会躺着啃咬指甲。

学业/父母期待的压力

这一点常见于稍大的孩子和成人。

学业压力难以排遣时,啃咬指甲大概也算一种自我安抚。很多孩子反映自己在做不擅长科目的题目或者重大考试前,尤其容易出现无意识啃咬指甲的行为,我也见过一些成人在思考工作方案、作出重大决策前啃指甲啃得十分投入。

仔细对照这些原因,找到导致自家孩子焦虑的原因,然后用合适的方法帮孩子疏解情绪压力,让孩子逐步放弃用“咬指甲”来缓解压力,从而达到“治本”的效果。比如一次深入、坦诚的交流,比如更多用心的陪伴或者降低对孩子的预期......

但这种方式往往见效较慢,而且寻找孩子焦虑的原因,也没那么容易。如果孩子本就不是因为情绪问题引起的啃指甲,那这些方法自然也就无效了。

我再介绍一些可能收效更快的方法,请大家结合自家娃的具体情况,酌情运用。注意,各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可单独使用也可混搭,能见效就行。

1. 把指甲保护起来,让孩子咬不到

这是很直接的一种方法,比如鼓励孩子戴上护指手套、防吃手指套或手指夹板。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孩子不容易坚持佩戴,还可能因为佩戴这些“护具”而受到同学朋友额外的关注,让孩子更有压力。当然,如果你心灵手巧,完全可以给孩子把这些“护具”装饰得很酷很漂亮,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ps:医生或老师的话往往比父母的话更管用,不妨带孩子去找儿科医生或老师,请医生当面告诉孩子啃咬指甲的危害,并向孩子宣教一下戴上指甲保护套的积极作用。

2、把指甲养起来,让孩子不舍得咬

孩子稍微长大一点,就会意识到手指甲光秃秃并不好看,他们也有意愿让手指甲正常生长,只是难以抑制自己啃咬的冲动。我们可以给孩子涂上安全的水性指甲油,让孩子面对美美的手指甲不忍心下口。不过这个方法可能只适合女孩子,男孩子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Ps:也有女孩子说,自己看到指甲油褪了一点点时,啃咬指甲的冲动会更强烈,这种情况也不适合这种方法。所以,一定要因娃制宜啊!

3、把指甲搞得难吃起来,让孩子不想咬

其实我特别不想推荐这类方法,然而打开橙色小软件搜索“咬指甲”,弹出的几乎所有相关产品都是“苦甲水”。这和为了给孩子强制断奶而在妈妈乳头上抹辣椒、大蒜汁、黄连水的做法没什么区别,就是让孩子厌恶而已。

这种做法的潜在风险是:有可能因为选错了产品而导致孩子中毒或出现其他不适。而且,这种强制戒断的方式也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洗完手后背着家长偷偷咬,咱有啥办法?

有人说在一些资料中看到可以用口服药物来治疗“咬甲癖”,我建议:如果孩子的情况真到了那个地步,请一定咨询专业儿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切勿盲目用药。

4、把咬指甲的恶果展示出来,让孩子不敢咬

孩子啃指甲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而且因为抱有“只要我不咬,指甲总能再长出来”的心理,对自己啃指甲的行为一再容忍。

我们可以找一些因为啃咬指甲而导致严重甲沟炎,甚至导致更可怕后果的图文或视频给孩子看,让孩子意识到啃咬指甲不是小事,也可能引发恶果。

Ps:这个方法对年龄较小或胆小的孩子会有一定冲击,建议家长酌情使用,且孩子观看时不必再搭配恐吓类语言。

5、正面鼓励永远优于负面评价

想让孩子发生任何正面的行为改变,鼓励永远比打击和批评的效果要好太多!

之前有一位妈妈分享自己陪女儿戒掉啃指甲行为的经历:

她一看到孩子咬指甲就批评,甚至打骂,这让孩子压力很大,而一紧张就更抑制不住去啃指甲.....

直到她偶然发现孩子左手比右手好一点,并告诉孩子这一点后,孩子开始有意识的保护左手。就这样,她从批评转为对孩子点滴进步的表扬,陪伴孩子逐步改掉了啃指甲的行为。

认真学习夸夸大法,灵活套用诸如“宝贝你今天居然只咬了2次手指,进步很大啊,你是用什么方法转移注意力的呢?等句型。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一个“不良”行为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背后的原因可能很复杂。我们期待孩子改掉这个行为时,能否也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多一点耐心和陪伴,少一些苛责和批评。

文章来源:公众号 果壳童学馆

作者: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