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边界感非常重要
缺乏边界感,是很多家庭都存在的问题。没有边界的家庭往往容易培养出缺乏边界感的孩子,在这些孩子身上,能看到一种既懦弱又叛逆的矛盾:
他们缺乏勇气和独立精神、自理能力差、过度依赖大人、不愿承担责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自我意识增强,会逐渐表现得更叛逆,频频做出挑战父母和周围人原则、有失教养的行为,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个假期,就从建立和修复边界感开始,调节和孩子相处的火候吧。
安全边界三原则
不伤害和妨碍自己,不伤害和妨碍孩子,不伤害和妨碍环境,这是安全边界的三原则。具体来说:
建立边界的时候,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就是在舒适的范围内自己可以接受的;
同时,也要看到孩子目前的能力以及能够承担的责任,不能过高或者过低看待孩子的能力,以及让孩子过多或过少地承担责任;
当然边界也不能伤害和妨碍周围的人和环境。只要符合这样的条件,边界就是可行的。
建立孩子心理边界的具体做法
1.避免自己的过度付出
要建立孩子的边界感的前提,是父母自身也要有边界感。我们需要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不依附于他人而存在的独立个体,有自己的需求,也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意愿。
很多家长不忍心拒绝孩子的需求,但不是所有需求都是合理的,拒绝孩子的需求不等于忽视孩子。温和地告诉他拒绝的理由,这个过程也是明确边界感的过程。
2.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童年期和青春期是两个心理边界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两个时期是孩子将“自我”与“他人”进行区分、建立界限、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个人意识不断觉醒,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包容和私人空间,尊重孩子的物品所有权和选择权。
同时,也需要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的想法,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让他们知道自己该活出自我,而不要成为任何人的影子。
3.通过立规矩,帮孩子建立边界感
孩子最需要设立的界限是自我负责。因此,家长需要从日常行为规范、自我管理、待人接物的礼仪等方面立规矩,这是一种对己、对人、对事、对社会的界限感。让孩子明白:这是他自己分内的事,是不可逾越的界限。
愿每个父母都可以分清爱的边界,从容不迫地放手,让孩子在松弛有度的爱中,自由成长。
文章转载:家庭教育报社 文字有删减 内容来源于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