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海导航

孩子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16件事,比成绩还重要!

1/31/2021 11:38:45 PM    作者:管理员    780次浏览   

小学,是孩子成长中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而在孩子6-12岁这段成长的时光里,除了学习,还有哪些更重要的事儿呢?

1.有一个可以被接纳的环境

从心理需求角度来说,安全感的满足与归属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

有一个被接纳的环境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欢迎的、被接纳的、被认可的,这样就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感,让他们有归属感。

而这个环境中,孩子最需要的是家庭环境的接纳,其次,才是外界集体的接纳。

2.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非学校群体
为什么是非学校群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学校的评价标准是比较单一的。

而非学校群体的评价标准和学校是有区别的,假设一个孩子的成绩并不出色,但他的团队合作能力非常强,那孩子在这个群体里就会得到认可。

而拥有属于自己的非学校群体,也可以避免让孩子在单一评价环境里长大,孩子需要知道,自己闪光的地方和与众不同的特点。

  3.有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秘密越来越多,因为他们很清楚父母的期待值,因而很多话不愿意说给父母听。

所以就需要有一个让孩子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说说他们的心里话,尤其是爸爸妈妈认为不好的地方。这样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完成独立思考和沟通表达能力的提升。

这样的环境可能不是家庭的环境,因为孩子们很在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    

4.有自己的精神导师

孩子在6-12岁的这个年龄阶段,特别是10岁以后,他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引领者。

能够陪伴孩子长大,和他一起探讨未来,探询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该如何做?能够给到孩子建议或提示。

这个导师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家庭里的一个成员,或者是专业人士。

       5.有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慢慢的建立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给到回应,也可以经常问孩子“为什么”,这样我们就会知道他做某一种决定的原因,甚至和他一起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6.有不断探索自己的经历

我们这一生都在探寻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喜欢什么?

  我们会看到,幸福感强的人,不会去追求内心不渴望、但别人却强加于自己的东西。

  现在社会中大部分人想要的,通常是这个社会想要我们去要的,而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会让自己很迷茫,特别是青春期之后的孩子,会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中迷失,而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那对于父母来说,要怎么做呢?最好的一个方式是问为什么,通过不断的提问与思考,去满足孩子不断探索自己的需求。

  人最大的幸福,来自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实现它!

   7.有完成阅读书的经历

   关于“阅读”,孩子从小积累,到了五、六年级,特别是六年级以上的的时候,他们需要有这样一种阅读经历,自己要完成对一本“厚”书的阅读。

   一是标志着他的阅读能力已经达到可以整整阅读完一本大部头的书;

   二是标志着他的大脑体能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更好地有效地学习,即可以静下来学习;

   三是他可以把阅读变成一个长时间的工作了。

   因此,长周期的阅读经历,对孩子来说是有价值的。

       8.有制定目标、计划并实现的经历

从孩子9岁左右开始,孩子们需要有这个经历,自己制定目标或计划,并且去实现它。

  对孩子来说,最大的价值是制定目标的时候,他们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他们会去制定各种方法,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快乐。

  而完成目标计划的过程,也可以让父母观察到孩子的状态:他是否了解自己,从而能更有效的帮助他的成长。

      9.有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

人需要与自然界有着最亲密的关系,然而现在的生活对人们与自然接触的束缚却更多了。
对于人这种生物来讲,接触大自然是特别重要的,这种亲密接触带给孩子的一是感知,感知大自然的生长与变换。二是责任,包括对动物和植物的责任。

孩子需要知道,人类,是需要对大自然负责任的。

  10.有一项喜欢、坚持的体育项目

体育和艺术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也是人情绪的发泄方式之一。体育使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非学习类话题,会增进亲子沟通,因此可以说,体育就是快乐的源泉,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件事包含了两层含义:

    孩子需要有喜欢看的体育项目,即使不一定他能做

世界上有一项东西,让你不花钱又心情特别愉悦的,就是体育。无论是奥运会、亚运会、锦标赛,甚至其他各项赛事……在观看比赛的时候,都会让你热血沸腾,体会到精神上的愉悦,对生活更加有期盼。但是这样的一些喜欢,都是从小的时候就培养的,这个是要从家庭里爸爸妈妈要去做的。

    孩子需要有一项坚持的体育项目

坚持,是最能体现体育精神的。而一种坚持下来的体育项目,更是一种社交,体育可以让你交到非常多的兴趣相同的朋友,大家可以在一起玩耍,也会因此扩展孩子的社交面。

所以,让孩子拥有喜欢或坚持的体育项目,应该是在孩子6-12岁时就去挖掘的。

      11.有定期参与的活动

有定期参与的活动,会帮助每个家庭建立自己的文化。
对于孩子来说,每年定期参与一些活动,就会变成每个家庭的文化,例如旅行、活动、比赛……这对于家庭来说特别重要。

为什么在小学阶段这么重要?因为孩子过完小学的6年就到了青春期,我们会发现,当孩子小的时候和他们有一些非学习的话题、非学习类的定期参与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很好的度过在青春期期间和父母们胶着状态。

因此,有定期参与的活动,会成为家庭的文化,孩子也会知道生活中不仅仅有学习。

      12.有自己的收藏

不管是收藏火柴皮、邮票、游戏卡、商标、芭比娃娃……收藏,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自己的爱好,建构自己的世界。

有自己的收藏,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知,我喜欢什么,在不断收集的过程中,也会建立孩子的目标感;

当把自己的收藏展示给别人看的时候,也会让孩子有成就感;

收藏还可以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创造新鲜的话题,这些是孩子在6-12岁时需要有的,教给孩子、渗透给孩子该如何生活。

      13.有动手制作的经历

孩子动手制作一个东西,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完成一个自己的作品,能够独立参与这样一个过程,这对于他成就感的满足是非常有价值的。

      14.有接触社会的经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社会人,他们要面对的是整个社会。他们要在社会中认识自己,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会有自己的总结自己的感受。

中国孩子只有一个身份,学生。孩子应该是社会人,然而我们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太少了。当他们真正踏入社会的时候会紧张,会不知道怎么办。

孩子们需要真正体验向陌生人求助、问路、自己做预算、自己学习乘坐当地的公共交通,当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15.有失败的经历

通过某些事件,让孩子面对失败,或者说让孩子有失败的感受,这样会让孩子对自我认知有反思。

有很多父母比孩子更接受不了失败,有时孩子面对失败时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但父母非常在意,经常最后逃掉的都是爸爸妈妈,这样的一种逃避,是孩子成长最大的障碍。

      16.有拒绝或被拒绝的经历

发现,父母特别害怕拒绝孩子,父母们会觉得:我怎么能拒绝他呢?我要让他自由的成长,拒绝他,孩子会不会觉得我不爱他?

当孩子没有被拒绝的经历,他的人生是非常脆弱的。其实,是父母接受不了对孩子说“不”,当说“不”的时候,父母是非常难受的,所以他拒绝对孩子说“不”。

如果12岁以前,都没有过被拒绝,当他以后逐渐离家庭的保护越来越远,他面对被拒绝时怎么办?

另外,孩子也需要有体会说“不”的经历,如果我们的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机会说“不”,他也没有尊重自己的权利,有机会说不,勇敢的表达出来,说不的过程,逐渐体现自己价值的过程。

 

 

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