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的六大心理基础(三)
过分害怕和焦虑
在面对新的压力时,敏感的孩子通常容易变得过分害怕和焦虑。这样的孩子往往非常黏人,并且过分挑剔,并且需要持续不断的安慰。他可能半夜爬到父母的床上睡觉,而且刻意言辞夸张地描绘自己的害怕和担忧。
要帮助这样的儿童,父母可以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一方面给孩子提供额外的照顾、安全、温暖以及让孩子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办法帮助孩子逐渐地培养起自信。
回避某些情感
有些孩子在应对压力时,会刻意地回避自己的情感,甚至原本可以用手势、语言或游戏来表达的情感,他们也会刻意地减少。比如,他可以非常自在地谈论多么爱父亲,或者多么喜欢另一个孩子,但是一旦谈到自己生气或愤怒的事情时,就会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有些孩子可能愿意表达害怕的感觉,却不愿意表达忧伤、失望或遭受拒绝的苦痛。诸如被别人伤害、被他人从父母身边带走而产生的害怕,他们都可以形象地说出来,但对于自己的妈妈被带走所产生的恐惧却难以表达出来。每一个儿童的弱点不同,极力回避的情感也各不相同。新的压力往往会减少儿童表达情感的意愿。有时候,孩子之所以避免表达情感,恰恰是由于压力直接导致的。例如,在面对压力时,孩子也许会谈论害怕,但却不敢表达愤怒,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愤怒可能会导致父母不再保护他们。父母可以认真考虑一下,看孩子是否有能力表达所有的情感——亲密、愤怒、害怕、焦虑、担心、高兴、好奇等。
父母或照顾者可以利用假装游戏,来扩展孩子的情感表达范围。在经过数周有节奏的假装游戏后,成人可以利用孩子的某一行为,与之探讨相关的情感话题。例如,假设孩子害怕谈及愤怒,你可以在玩游戏时,扮演坏人抱走好人的小狗,然后问他:“如果我带走你的小狗,你有什么感受并打算怎么做?”换句话说,你并不是有意逼迫他,而是提供机会让孩子练习说出害怕的情感。
害怕用语言表达情感
有些儿童在感到害怕或焦虑时,发现将这些情感说出口会使他们更加害怕,就好像说出来会让情感变得更加真实,还不如只通过面部表情或肢体表达更安全一些。有些孩子非常害怕时,可能会满脸忧愁地跑来找你,并暗示需要你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即便是他们愿意表达,依旧很难把内心的害怕用类似“我很害怕”的话语说出来。因为他们担心这样的话会让他们感觉更糟糕,于是他们会避而不谈任何情感。
对这样的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应该努力减少他们的压力,给他们提供安全的环境,帮助他们慢慢地学会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情感,并试着让他们知道,这其实一点都不用害怕——这的确能帮助孩子好受一些。要做到这点,最好的办法还是玩假装游戏。家长可以假装让洋娃娃诉说自己害怕,从而给孩子做出榜样。有那么三四个星期的训练之后,你就可以试着问孩子是否已经不再那么害怕或者担心了。如果孩子点头,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尽管这只是开始。再经过些时日,孩子就可以自己表达内心的困扰,而且这会让孩子发展出一种全新的技能。
身体上的病痛
在面对众多压力时,有些孩子会感到头痛、肚子痛或出现其他身体症状。这些症状经常使儿童体验到真实的不舒服。之所以如此,部分原因在于孩子们不懂得利用肢体语言和口语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至于无法排解心中的难受。有些孩子更可能会这样,因为他们的胃比较敏感或者非常容易头痛。我们之前探讨的很多技巧,在这里也会非常有用。
混乱的行为
当面临压力时,许多孩子的行为会比较混乱,例如时常从一个玩具或活动上转到另一个玩具或活动上。无论做什么看上去都漫无目的,既不征求父母允许,也不按目标组织行动。毫无疑问,压力和害怕可能使这类行为更加恶化。在这种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给孩子设定坚定的界限。但家长的态度要温和,防止孩子们做出冲动的行为,并训练他们要有目标和条理。这样的孩子通常需要许多互动和鼓励,才能集中心力做好某件事或听父母的话。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将在下一节中进行描述。
被动、无助的行为
有些孩子焦虑或害怕时,往往会显得畏首畏尾。这种情况在刚学会走路和学龄前儿童的身上尤为明显。每当他想要什么东西时,就会先行哭闹,并且稍有不如意,就变得情绪低沉。孩子似乎希望家长为他安排好所有的事情。孩子的这种无助感,有时会让他们变得过于挑剔。只要是你没有按他要求的做,他就威胁着要撒泼打滚。大部分父母对此都再熟悉不过,但有一点,也许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了解的:压力或焦虑可能使孩子类似的行为变本加厉。
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变得更加果敢自信。做到这一点并不很难:请他把一个玩具递给你,而不是你走过去自己拿;或者让他爬到架子上拿想要的书,而不是你帮忙拿。对他的请求你装聋作哑,逼着他用手势比画着让你把他抱起来,鼓励他自己去拿书架上的书。你需要不断给予支持、帮助以及鼓舞,来鼓励孩子主动采取行动。当然,如果孩子的害怕和焦虑非常严重,在帮助减少这些压力的同时,给孩子提供更多基本的关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封锁情绪
当一个孩子封锁自己的情绪时,并不像他躲避众人一样那么明显。这样的孩子会害怕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情感。他会变得面无表情,没有快乐、忧愁、高兴、哀伤、兴奋或好奇。八至十个月大的婴儿,已经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这种能力是从三四个月大时就逐渐发展的。而看上去永远都是同一种表情的孩子,其实就是在封锁自己的情绪。无法用面部表情或其他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孩子,感受内在情绪的能力很可能被限制了。就像你可能看到的,当儿童遭到虐待、被人无视或者缺乏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机会时,孩子会感到极度恐惧,而这种恐惧又导致了孩子进一步封锁自己的情绪。
要帮助这样的孩子,家长必须借助于之前提到的那些构成安全感的基础要素。重要的不只是引导孩子与人交往,还要让孩子与你交流情感,哪怕是从开始时最简单的相互微笑,慢慢延伸到其他的情绪表达。任何类型的互动游戏(相互滚球或者做鬼脸等),都有助于促进孩子的沟通能力。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受到了虐待或不被关注,那么对于他及其家人来说,就很有必要进行专业的全面帮助。
退缩
如果一个孩子得不到别人的帮助或者得到的帮助非常有限,他可能会处处退缩,并且不愿与人接触。如果受到虐待或被人无视,他可能会害怕见到照顾者。当婴儿或幼儿这类情况非常严重时,他们可能会完全封闭自我,只在乎自己的身体需求。这样的孩子甚至会尝试不尊重周围的人,并以此为乐。在一些儿童被无视或忽略的机构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案例。但是,如果孩子面临的压力极其严重,同样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方案。这其中,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如果孩子确实有某种特殊的问题,诸如触觉或听觉过度敏感,你就要以让他感觉舒适的、富有条理的方式接近他,不断地增强他的安全感。(参见本书“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及“婴儿和幼儿”部分的内容,可以获得更多信息。)
华夏出版社
作者:斯坦利•格林斯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