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越管越反”?那是你方法没用对!
孩子小的时候,即使再叛逆,父母们似乎都有办法“收拾”他们。不管方法是软是硬,反正孩子们总会消停下来——至于是否很快又反复,就另当别论了。
但是,当孩子们逐渐迈向青春期的门槛,一切似乎就都变得不一样了。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长的父母,会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强、一直停留在原地的父母,就更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
所以,在孩子长大之前,父母有必要了解一下,不远的将来,你将面对一个怎样的孩子,又该如何应对。
1.从生活入手去改变
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大部分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他们试图冲破约束和管教,这是非常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错误也是成长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对此,父母在生活上应当注意让孩子独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养成处理自己生活琐事的习惯。如果事事代劳,反而会与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相矛盾。
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时,只是需要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
同时,父母要耐心持久地与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接近孩子,发现优点,给予鼓励,并学会“示弱”。
2.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孩子小时候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强,因此需要父母的提醒与帮助。可随着渐渐长大,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对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样,牵着孩子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走,自然就会引起孩子的不满,甚至有意跟父母对着干。为了与孩子融洽相处,父母就得正确认识孩子,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3.家长要会索取“爱”
不少父母在“爱”的问题上,只尽了“给予”的义务,却不懂得“索取”。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会形成这样一个概念——父母的爱是应该的。其实,只有父母懂得向孩子索爱了,孩子才能学会感恩。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父母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爱是相互的,责任也是相互的。
4.不要开口就下“命令”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父母不要开口就是下命令,总是说:“你应该……”“你不能……”如此一来,在孩子心里,你就只是个冷冰冰的领导。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当成大人,父母应当让他们感觉受到尊重。父母以平等真诚的姿态说出的话,孩子才能听到心里去。
5..签一份“保密合同”
偷听孩子打电话、偷看孩子日记,或者上网看孩子的留言等美其名曰是为了了解孩子的行为,千万不要有。这是破坏孩子对父母信任度的首要杀手。
父母可以和孩子签一份 “保密合同”,写下什么事情是父母可以知道的,哪些是属于孩子的秘密,父母不能随意打探,并设定好违规后的惩罚措施。这样就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6.同一错误别老调重弹
对于同一错误,父母千万不能“老调重弹”,否则只会引起孩子的厌烦情绪。在批评中要切中要害,简短地指明问题,也要避免“廉价”的表扬,过多的表扬会使孩子对表扬失去敏感性,甚至怀疑它的真实性,这样表扬的激励作用就不复存在了。
请父母们多寻找孩子的闪光点,欣赏孩子,鼓励孩子,给孩子积极的自我定位,建立孩子的自信系统。通过这种积极的方式(包括正面的积极的语言,爱的温暖的给予,细心的心灵的呵护,认可和接纳等)去影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
在青春期孩子寻求自主性的过程中,
亲子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数孩子和父母能够解决好这些分歧,在维持彼此间积极情感的同时,重新调整彼此之间的关系,使之变得更为平等。而那些特别叛逆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原地踏步、不肯成长的父母。所以,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父母保持自我的觉察和成长都至关重要。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