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换了三五个,孩子还是没找到“真爱”?家长可以这么做
萌萌刚上小学一年级,前阵子放学回家说特别想学画画,妈妈立马给她找了老师,还买了画笔、画板。可是才过几周,萌萌看到同学带着笛子去学校很好玩,回家就和妈妈说画画太枯燥了,想学笛子。但是笛子也没学到一个月,她又放弃了。后来,萌萌还学过跳舞、围棋、小提琴,都没坚持下来。
妈妈本来想,反正也不是学校学习,兴趣班嘛,不喜欢就算了。可是,妈妈慢慢发现,萌萌写作业也经常抱怨太多了,太难了,写不出来,一遇到难题就闹着要去做别的,好言相劝根本没有用。
看着孩子可怜的样子,妈妈也不忍心责备,可是孩子遇到难题就退缩,兴趣说没就没了,实在让人头疼。“难道是我对她太娇惯了吗?”萌萌妈陷入了疑惑。
实,萌萌妈遇到的问题,是很多家长都会产生的困惑——
都说不让随便打骂、责备孩子,但是太温柔了孩子好像也不听话,有时候还会越来越娇气,受不了一点困难和打击。
要帮孩子克服畏难情绪,发展合适的兴趣爱好,父母究竟应该如何把握分寸才合适呢?
1.理解孩子兴趣转移的原因:体验是探索自我的必要阶段
心理学认为,兴趣最开始是和需要相联系的,随着认知水平的发展而趋向稳定。
孩子一出生就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唤起探索的兴趣与好奇,从而获得一种情绪体验上的满足。但这种兴趣是暂时的,随着需要的满足而消失,不属于个性倾向的范畴。
而稳定的兴趣是后天形成的,孩子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将兴趣和个人需要相联系,在认知发展和兴趣发展的相互作用下,形成具有个性倾向性的稳定兴趣。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和学前儿童来说,由于认知发展水平有限,他们对“兴趣”的真正内涵并不清晰,而他们所说的“感兴趣”可能只是因为不了解,所以产生了一时的好奇。而经过兴趣班学习后,孩子在实际体验中加深了对这件事的认识,才会逐渐明白自己是否真的能在其中找到乐趣。
所以,多给孩子一些尝试和体验的机会不但不可怕,反而是必要的。这个过程,是孩子探索自我,探索世界的重要一步。
2.孩子说“没兴趣了”,家长应给予正确反馈
当孩子说对兴趣班不感兴趣时,家长不必强迫孩子非学不可,但也不应不做反应,任凭孩子想学就学,不想学就放弃。
家长不如抓住孩子向你反馈想法的机会,跟孩子探讨关于兴趣的问题,帮助孩子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
比如,家长可以这么问:
“一开始你是为什么觉得感兴趣呢?”
“学了以后有什么事情让你不喜欢吗?”
“妈妈可以提供哪些帮助,和你一起克服这个困难呢?”
“下次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当家长和孩子探讨了兴趣产生和转移的原因,引导孩子共同思考解决方案后,再让孩子决定是否放弃这件事,转向新的探索,比不问缘由地放弃更有利于孩子进行自我反思,并从这次探索中吸取经验。
3.发现孩子的兴趣,从他擅长的事情入手
很多家长对兴趣有一个误解:只要坚持努力,就可以培养兴趣。
但是,如果孩子一开始就无法在任务中体验到成功和愉快的感觉,确实很难一直保持对任务的兴趣。
比如,当孩子画画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产生积极的情绪感受,孩子就会更喜欢画画,越画越好,甚至产生将来要做个插画家的梦想,那么画画就会发展成孩子的一项稳定兴趣。
如果孩子处于“我喜欢,但我做不好”的自我认识,画什么都被人说不像、不好看、不务正业,长期得不到快乐和成就的体验,对画画的兴趣肯定会慢慢减退。
因此,家长与其强迫孩子坚持培养不喜欢的“爱好”,不如留心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看看孩子可能对哪些事情更感兴趣,对孩子的任何一点小成就都可以给予及时的欣赏和赞美,从而增加孩子完成任务的愉悦感,积累最初的成功体验,帮助孩子发觉他擅长的事物和潜在的兴趣。
4.提供资源和鼓励,帮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当然,无论是学习,还是培养一项专业技能,仅凭兴趣肯定不够。任何人想要有所成就,都免不了还要克服一定的困难,甚至忍受痛苦的情绪,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而苦尽甘来的成就,最终会带来更多的愉悦感,激励孩子产生继续努力的兴趣。这时候,正确处理畏难情绪,能够从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收获更大的成功体验,对孩子来说就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父母可以如何做呢?
首先,当孩子在学习或培养兴趣时遇到困难,父母要比孩子更从容,不必大惊小怪,或过分紧张焦虑,不要让孩子觉得遇到困难是一件很严重的事。父母从容放松的态度,会直接感染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有一个坦然面对问题的积极心态。
其次,只要孩子肯努力,父母就要多鼓励,不责备。比如当孩子无法按要求或期望完成任务,作业不会写,或者舞蹈动作做不出来,画画比例不协调等,父母需要适当安抚孩子的情绪,鼓励孩子换个方法再试一试。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会支持他、相信他,不会因为努力没成功而责备他。
第三,父母应尽量为孩子提供方法或资源上的有效支持。比如与孩子一起探讨做不到的原因,是目标太高不够实际,还是没有认真练习,然后一起商量做出调整。可以尽量设置小步快跑的计划和更好实现的目标,让孩子在跳一跳够得着的成功体验中,逐步提升。
最后,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会主动寻求身边的有效资源,帮助问题解决。
总之,对世界产生兴趣是每一个孩子天生的能力,但只有稳定且恒长的兴趣才是推动孩子深入理解事物、探索真理,乃至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力量。
作者:边边
文章来源: 微信公众号 边博士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