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海导航

帮孩子分辨什么是“毒友谊”

12/11/2020 5:58:56 PM    作者:管理员    839次浏览   

 在孩子的人生旅途中,除了学业,对他们日后的社会适应性有重要影响的能力和素养,如压力管理、团体归属感等,都离不开孩子在成长中形成的友谊观。那么友谊观真正的定义是什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的友谊观?当孩子的友谊出现问题,家长又该如何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将在下文一一阐述并解决。 

    情绪、作业让人操心也就罢了,朋友前两天被儿子的老师叫到学校,本来以为是孩子捅了大篓子,谈完才发现是友谊问题。

 原来,儿子跟新校的一个学生变成好友,形影不离,于是这个孩子原来的朋友就与他变成了“敌人”,还发生了一些争执。没想到小屁孩之间的友谊也这般“塑料”,说好的形影不离、结果友谊的小船一言不合就翻船了。

 在大人眼中,孩子之间的友谊看似过家家、心思单纯、喜新厌旧,一会儿翻脸一会儿又和好,似乎不打紧,但这些“小儿科”的友谊恰恰是帮助孩子心智走向成熟的关键。 

 目前,儿童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各领域对友谊在孩子成长方面的积极影响所达成的共识有三方面:

 为其他儿童提供学习社会技能的机会

 减轻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

 形成团体归属感 

 因此,培养孩子并非只重视他们的学业和品行,帮孩子培养健康的友谊观也是人生重要的功课之一。

 那么,孩子之间的友谊都是“塑料花”么?什么是健康正确的友谊观?友谊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在培养孩子健康的友谊上观家长能做些什么?

 01儿童友谊也分级?

 越长大越“认真”!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儿童行为学专家Robert Selman根据对不同年龄儿童的系统访谈,对儿童友谊的发展趋势提供了五层框架:

 0级友谊:3—6

 6岁以前的孩子们把朋友视为一时的玩伴,他们的友谊都在玩耍中建立起来的。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他人”意识,只有“自我”,日常行为容易瞬间变化,不擅长成为可靠的朋友,经常说:“你今天不是我的朋友!”这样的话。

 一级友谊:5—9

 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关心朋友,但把朋友定义仅仅是对他们有好处的人,比如分享礼物,对方让他玩自己的玩具,但是他们没有真正想到自己为友谊做出了什么贡献。 

 不过他们会试图用友谊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比如“如果你这样做,我会成为你的朋友”,或者“如果你这样做,我就不会成为你的朋友!”

 二级友谊:7—12

 6岁以上的孩子们非常关心公平和互惠,但是他们以一种非常僵硬的方式来思考这些问题,如果他们为一个朋友做了一件好事,他们希望那个朋友在下一个机会为他们做点好事。如果没有发生,友谊的小船就会翻掉。

 他们开始在意同辈间的“规则”和评价,比如会介意自己因为没有和同辈们相似的发型而遭受嘲笑。

 小时候孩子之间的“小团体”、“秘密俱乐部”就是这个时期开始形成的,这些群体包括精心制定的规则和大量关于谁或不被列入成员的讨论,但往往很难维持长久。

 三级友谊:8—15

 在这个阶段,朋友们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且愿意分享自己私密的想法和感受。他们知道如何妥协,开始真正关心对方的感受;不过,如果一个好朋友选择与另一个孩子在一起,他们会深深地觉得被背叛。

 四级友谊:16岁以后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高度重视与朋友的情感亲密关系。他们可以接受甚至欣赏自己和朋友之间的差异。

 相较于前一阶段,他们的占有欲会少很多,他们可以接受朋友有其他的朋友。如果分离,成熟的友谊会基于信任和支持来维持一段时间。

 知晓了Robert Selman教授的分析,我们也就那更好理解孩子碰到的“友谊难题”,这种孩子之间的“塑料友谊”是友谊趋向成熟发展的必经之路。

 02孩子的友谊=播种+关爱+修剪

 友谊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一种情感,能否有一个健康的萌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是不是会播种、关爱和修剪。

 在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大学分校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得出:家长的年龄、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均会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

 在实验的40位母亲中,母亲年龄在 20-30 岁之间儿童拥有玩伴的数量要远多于母亲年龄在30岁之上的儿童的玩伴数量;

 家庭收入在$25,000以下的母亲要比家庭收入在$25,000以上的母亲更多地关注儿童的游戏;

 母亲最高学历水平达到大学的儿童,比母亲最高学历水平为修过一些研究生课程的儿童有更多的玩伴。

 03如何帮孩子打造坚实的友谊小船?

 对于7岁以前只有自我、没有他人概念的孩子,父母要做的事情主要有两件:

 1.为孩子提供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机会。

 公园、游乐场、或者在家举办活动邀请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总之,要为创造孩子一个与同龄人相处“预热”的环境。

 2.让孩子在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学会表达感受。

 两个或多个孩子共同玩耍时矛盾经常出现,比如都想要玩同一件玩具、都想扮演某一个角色,如果孩子不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很容易演变成闹剧、甚至“武力”。

 “你愿意和xx一起玩这个游戏么?”

 “如果不愿意,你能告诉xx你什么时候玩完这个玩具能把它给xx?”

 “xx对你不太友好,你觉得受到伤害了吗?可以告诉他你的感受么?”

 学习认知自己的感受是引导孩子认识别人感受的第一步。在高质量的友谊中一定是心中有对方,学习识别对方的感受也是培养高质量友谊的基础。

 7岁以后的孩子,心里渐渐有他人这个概念,这时,父母要做的是教孩子学习规则。

 在友谊的规则中,分享和轮流(share and take turn)是美国家庭、学校教育最为看重的课程。

 有一天我去公园散步,公园新置办了一个蹦床屋,孩子们都很喜欢,只是空间不大,一次只能容纳两个孩子进去玩。

 神奇的是,没有规定、没有家长强制要求,五六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自觉地排成一条长队,等待着轮流玩这个玩具,而正在玩的小朋友也很自觉,大概跳个三五分钟就会出来让别人玩,自己再去后面重新排队。

 分享和轮流不仅能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秩序和规则,更能让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等待和耐心,收获共享的乐趣。

 Dr.Jed Baker是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临床心理学毕业的博士,也是Social Skills Training Project的创始人和培训者。

 在他的《The Social Skills Picture Book》一书中,对孩子间交往中(比如游戏、交谈)所产生的分享和轮流进行了正解:

 “分享”的关键点是让孩子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分享?即:分享会让别人开心、让他人知道我的诚意、朋友之间应该分享。

 “轮流”的关键点是让孩子明白:轮流不仅会让他人开心,自己也才有机会再次玩耍。

 “分享”和“轮流”的道理不仅靠家长“耳提面命”讲道理,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就要和孩子在娱乐中进行学习。

 在孩子年纪较小的时候,很多美国父母都会用Egg timer(煮蛋计时器)设定好时间,比如“两分钟之后才到你”,让孩子更直观的体验轮流和分享的含义。

 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家长们则喜欢和他们一起玩多人桌游、牌类游戏,让孩子掌握分享和轮流的一手经验。

 04当孩子友谊出现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帮Ta

 除了上述“功课”外,家长还需要做得一件重要事是教孩子学会处理友谊中的危机应对。每一种感情都会遭遇危机时刻,孩子间“脆弱”的友谊更是如此,教孩子学会处理情感中的危机是授之以渔一辈子的益事。

 应对危机的第一步是首先教孩子识别“毒友谊”。

 在7月份的Psychology Today上发表了Erin Leonard博士的一篇文章总结了毒友谊的一些典型特征。

 比如:孩子经常不开心甚至哭泣;自信心萎靡;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为了让朋友开心一味讨好对方被嘲笑、轻视;提出的想法总是得不到重视;在一段友谊中一直没有进步;产生了厌恶自己的想法。

 面对“毒友谊”,家长的正确做法不是简单粗暴的让孩子断交、隔离,这样并不能避免他们以后再陷入“毒友谊”中。家长要做的重点有3个。

 1.谨慎监督孩子与之接触的社交媒体或各种渠道,确定对方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2.(重点)问孩子“你会对任何人这样做吗?”,让孩子明白毒友谊带来的痛苦,同时也让孩子明白自己永远不要这样做避免给他人带来伤害;

 3.帮孩子创造环境扩大“人脉”,在不同的社交圈中建立友谊,从而不依赖产生毒友谊的孩子。

 曾经看过一句话:没有友谊的人生不过是一片荒芜。不乏夸张,但也足以说明友谊在一生中的重要性。只顾着孩子“硬实力”的家长们千万别忘了孩子内心的柔软处,那里需要开出友谊的小花。

 来源: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