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李玮谈早期教育)
原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幼儿园园长李玮谈早期教育
李玮,原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静安区拔尖人才、静安区学科带头人;获2017年上海市园丁奖、获2017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8年,她倡导的“自然教育”办学理念下的“小眼睛 大视界”课程实践经验被《东方教育时报》《上海托幼》、“第一教育”网等报刊和网站刊登。
2019年9月,她受邀在南京召开的《重构生态——中国学前教育管理创新百人学术会议》上,做了《打破边界 重构学习》的演讲发言;同年11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的《HOPE幼教创新大会》上,做了《破解创新 重构学习》的演讲发言。
2019年11月,作为上海市教委首批“家门口的好幼儿园”的园长,她接受了上海市教育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市学前教育网和各媒体的专访和报道。
问: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家庭教育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多变化。年轻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有哪些思想误区?
李玮:对家长来说,要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尤其要意识到,家庭教育既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生活的孩子;也要理性面对各类新奇的教育理念,对它们进行仔细甄别,切忌盲目跟风。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学历层次也有了显著提高,很容易吸收国内外的各类教育理念。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对这些教育理念进行深入思考,判断是否与基本的价值观相悖。
问:有些家长总是习惯性地对孩子提出要求,常常用一种说教、命令式的口吻教育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李玮:现在,家长不能再仅仅以父辈的经验教育孩子了,这样的方式早已过时。相反,家长要有同理心,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与孩子一起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还要学会倾听,因为家长和孩子在精神上是平等的。家长不要用自己的眼光来评价孩子,而要蹲下来,真正学会感同身受,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他们想办法,一起解决成长的问题。
当然,家长还需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孩子往往有着“先入为主”的观念,责怪、厌烦等负能量的话语一旦说出口,就难以“擦掉”。家长要把教育当作“共建”,而不是“我教你学”;不应“预设”教育,因为“预设”就意味着无法平等对话。
问:孩子长大后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否与小时候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李玮:当然。每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交往方式,甚至是社会适应能力,都与原生家庭的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长大后,一个人与其他人的人际交往,大多是他与父母关系、相处模式的再现,与其幸福指数的高低直接相关。
如今,不少家长与学校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冲突:学校关注孩子的年龄特点,家长关注的是家庭特点;学校在教育方法上讲求主动,家长则容易滑向过于放纵或专制的两端;学校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思考空间,家长总是乐于替孩子做事,甚至包办一切;学校教育助孩子提高自信和参与感,家长却要求孩子顺从;学校教育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对有挫折感的孩子适度支持,家长或总用物质奖励,或对孩子训斥否定……这些冲突往往会让孩子觉得左右为难,有碍于其发展健康的人格。
家长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多沟通、多协调,除了对孩子提出要求外,对自己也要有所要求;切忌空洞说教。此外,家长对孩子也不要过度进行物质奖励,更不要过度控制,说鼓励的话语时要有具体的细节,想“控制”孩子时,要想一想孩子的年龄特点,否则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问:面对“幼升小”,很多家长会产生极大的焦虑情绪,如何缓解他们的焦虑?
李玮: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家长对于“幼升小”的焦虑,并非体现在对孩子升入小学后的知识量缺乏信心,而是焦虑怎样进入更好的小学。
为了缓和家长的焦虑情绪,我们会以数据、指标的形式,把教学成果呈献给家长看,告诉他们,如果想要孩子更快适应小学生活,不仅仅要储备一定的知识量,更在于这些知识量的达成,其实是以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作为支撑的。例如,在幼儿园阶段,孩子要学会与人交往、团队合作,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自信心,主动学习的能力,规则意识等等。这样在进入小学后,孩子才能够不畏难、不恐惧,勇于迎接挑战、敢于寻求帮助,进而迅速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家长能以更加科学、更为长远的目光,看待孩子的发展。
问:在家校合作方面,新闸路幼儿园有哪些比较好的做法呢?
李玮:我们始终认为,要促进家校合作,就要主动创造机会,鼓励家长积极融入学校,切实参与各类活动。家长不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旁观者,而应成为教育的参与者、实践者和评价者。一旦家长真正认同学校的理念,信任学校的做法,他们的角色就转变了,他们可以集众人的智慧帮助学校做得更好。
幼儿园实行“家长督学”举措,除了平时多以微信、家访等渠道进行交流外,还引导“督学”家长成为志愿者,每月来园考察,试吃营养配餐,检查校园安全,筹划课程实践大活动等。
此外,家长们还会利用自己的特长和资源,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放眼校外,走向社会,如“家长进课堂”项目截至目前已迎来了理发师、麻醉师、画家、厨师、医生等各类职业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述不同行业的故事;有的家长带领孩子们去工厂,进行操作实践,或是带孩子们走进外国驻沪领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拓宽眼界,提升国际理解能力。
可见,当家长们转变了自己原先在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教师一起,成为了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后,他们自然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理解学校,理解教育的真谛了。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