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摸不着,“体验”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一、不能忽视的“学习”更不能忽视的“感受”
一些品学兼优的孩子在青春期遇到了问题,让父母措手不及。其中有相当大比例的父母都和我提到过,曾经太关注于孩子的“学习”,而忽视了他们的“感受”。这些问题一般在小学时被隐藏,但到了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会爆发出来。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确实是很重要的事。学习本身也是相对比较好衡量的:考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考进了哪所学校。但学习也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永远不能说自己已经学全了,学会了,学完了。那么,学习到底是在学什么呢?学习并不是目的,学习只是一个途径。经由学习,我们积累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学习的方法,锻炼了意志力,提高了抗挫性,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走进真正的生活,几乎99%的人都不会用到解三元二次方程组的知识,也很少会因为熟背一个物理公式就能做好工作,但通过学习这些,我们吸收知识的过程中的获得,才是学习的本质意义。
感受或者说体验,是“虚无飘渺”的。我们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感受”的好与坏,每个人对“感受”的感受也是千差万别。但是,我们的体验和感受又是那么的重要。那是精神世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是可以支撑我们的力量。没有体验的人生,是空洞的,无聊的,无趣的。人间值得,因为我们拥有丰沛的内在体验。
对于孩子来说,只是学习成绩好,考上了好的大学,外表无限风光,但完全不关注内在的感受,那他们不一定会有好的体验,他们的未来也不一定会和幸福划上等号。而那些看似平凡的孩子,可能在学业的表现上并不突出,但是他们接纳自己,认可自己的感受,相比于功利的眼前利益,更关注长远的目标,关注内在体验,他们就有在任何境遇下都能把日子过好的能力,他们未来的生活也总不会过得太差。
关注孩子的“感受”,就是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获得理解的孩子,更容易完成内在的整合。而内在整合好的孩子,学习一般也不会差。这样看来,我们紧盯着孩子的学习本身,并不是追根溯源的方法,有一些他山之石可以被智慧地运用。
二、为孩子营造可以体验的环境是父母的义务
作为父母来说,我们并没有办法要求孩子像取得某个具体的分数那样获得某一个优质的体验,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提供可以体验的环境。体验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喜悦与悲伤.......这些都是可以让孩子深入探索自我的办法。
1.即便孩子处在逆境,也不要着急把他拉出来。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挫折,他从中获得的体验可以极大地拓宽自己的边界,也最大化地增强自信;
2.如果孩子感到紧张、悲伤、失望,让他们和自己的情绪呆一会,充分地感受,任何情绪都不会带来伤害,对待情绪的情绪才会造成伤害。完整体验过情绪的孩子,不会郁结,不会阻滞,通畅的渠道,会让他们提高耐受力,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3.丰富的体验是孩子宝贵的精神财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广泛地阅读,是获得良好体验的途径,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是我们可以给到孩子重要的支持,也是我们可以和孩子保持精神共鸣的方法;
4.体验不同的环境,不仅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还帮助他们了解更大的世界。旅行的意义不是看到沿途的风景,而是遇见自己。不同的体验也可以激发灵感,拓展思维的深度。儿子第一首完整的诗,诞生于新加坡的地铁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感受着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他的灵感被激发了,整段整段的词,像源泉从记忆深处奔涌出来。那首诗叫《我们》;
5.专注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体验,不要破坏孩子的专注。很多年过去了,儿子不太记得去日本玩了什么,但他却一直记得和他玩了大半个下午的猫。我也依旧记得,他很小的时候,蹲在台湾的街头,看了很久蚂蚁搬家。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成了他记忆深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体验、感受到的成了他气质的一部分。当地球成了村,每个城市的区别都在缩小,但他们可以感受到的微小的同或者不同,却成了最珍贵的部分,成了精神世界重要的那部分;
6.体验是潜移默化的感受,它并不全是具象的,很多时候是一种氛围,一种气场。最重要的体验是家庭氛围,是孩子可以从家庭里感受到的一切,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民主的还是压制的,友好的还是冷清的……这是父母的功课,是父母的功力,也是父母的义务。
写在最后:
我们现在所有的努力,都可以归结为,当孩子长大成人,他可以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孩子未来的境遇,是不受我们左右的。他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也可能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他可能物质条件丰沛,也可能过得清贫。但任何外在的本质上都与是否幸福无关。他们是否觉得幸福,更多来自内在的体验。
即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们也可以感受到幸福。因为他们有自我接纳,自我愉悦,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他们拥有强大的精神动力,那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选自公众号:青春纪念册,作者:橙子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