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海导航

妈妈的“愤怒”

8/23/2020 10:51:30 PM    作者:管理员    889次浏览   

  一、妈妈的愤怒,奇妙的黑洞

  妈妈们常常因为孩子的某个行为愤怒不已,肾上腺素飙升,整个人都被吞噬在情绪的漩涡里。

  有一个瞬间,会有“停止”的念头一闪而过,但这与“继续”只存在于一念之间。“继续下去”有着更强的力量,用它强壮的臂膀,野蛮的撕扯,拖着妈妈的怒火越烧越旺。

  愤怒是个可怕的黑洞,当我们遇到它时,不知道它多么深不见底,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下来,不知道“爆发”时有多么可怕,可怕到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

  很矛盾,告诉自己停下来,另一个声音在说:最后一次,这是最后一次。

  二、当妈妈愤怒时,孩子的三种表现

  一半是冰山,一半是火焰。

  面对我们的愤怒,孩子的行为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愤怒像是只披着虎皮的羊,看着来势凶猛,实际力量孱弱。

  当我们愤怒时,有没有观察过孩子可能的三种表现:

  1.云淡风轻。随便你怎么说,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事实也许是孩子在我们的愤怒里已经形成了“免疫”,他们深谙我们的规则,并在实战中摸索出了应对的模式。“无法得到回应的愤怒”,像朝着墙壁狠狠甩出一拳,却发现对面是一团棉花,这会最大程度地激发愤怒者的无力感。

  不能忽视的是,看似云淡风轻的背后,可能会积累过多的负面情绪,转为对内攻击。当我们向孩子发泄我们的愤怒,如果他们无法消化,也无法将这些愤怒通过合适的渠道分解出去,就会滞留在身体里,对自己造成伤害。

  2.恐惧。害怕愤怒,害怕权威,短期内行为有一些改变。

  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同样的错误会卷土重来,因为恐惧而带来的行为改变只有很短的保质期。本质上,为了平息争端,“快速改变行为”是他们可以做到的最好的自我保护。但是,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对问题真的有觉察和思考,而是短期功利主义的表现,因此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用愤怒来营造“恐惧”,以期改正,仍处于亲子教养的1.0时代,已经完全跟不上孩子发展的阶段,也根本达不到教养的目的。

  3.两个愤怒的风暴相撞,一场激烈的战争打响。

  有些孩子,在面对父母的愤怒时,会选择正面迎战,刀光剑影,一个愤怒激发了另一个愤怒。

  因为在这样的“沟通”模式里,没有抱持的环境,也没有缓冲地带,两败俱伤是唯一的结果。好的一方面是,孩子懂得表达,只不过用了不恰当的方式。不用责备他,因为我们也正在这样做。他就是我们的影子。

  如果我们仔细听他们的语言,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甚至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是当我们也处在愤怒的情绪里,是很难真正听进去任何一句的。

  三、愤怒的五种潜台词

  当我们去观察愤怒的结果,有多少愤怒真正解决了问题?如果愤怒并不能真的解决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从中获得了什么?

  1.当我们愤怒时,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权威受到了挑战。那个曾经对我们崇拜、仰视的孩子突然开始质疑我们,仔细听听,发现他说得还挺有道理,总是有着复杂的情感。有些欣慰的,但面子上也总是有点挂不住的。

  2.有时候我们的愤怒并不是针对孩子,而是自责,表现出来是对着孩子发火。这种情况时常发生,你可以试着在这里多想几个“比如”。

  3.就像孩子常常“作”着试探我们是不是真的会放弃他,常常以一些“错误”来吸引我们的关注,我们也会有意无意通过“愤怒”来试探孩子是不是真的不需要我们了,他对我们的依赖还有多少,他是不是真的把我们甩在身后了。不只是孩子需要安全感,父母也在向孩子要安全感。

  4.企图通过愤怒让孩子感到害怕,让孩子能够“听话”,能够按照我们的意愿行动。但是孩子到了青春期,这种用恐吓让孩子屈服的方法越来越不见效了,就算我们的道理十分正确,他也不一定买单。他们会倾听自己的声音,即使这是不成熟的,他们也更关注感受,关注是否受到尊重。

  5.让我们回到愤怒的表面含义,我们确实会因为孩子的某些行为而生气,但是让我们重新思考,为什么这个行为会引起我们的生气呢?那是孩子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会生气呢?因为他做得不好会牵连到我们吗?因为我们对他有教养的义务,他做得不好,代表我们的失职吗?因为恐惧他做得不好,他的人生就完蛋了吗?我们会对那个结果无法承担而感到愤怒吗?是我们把自己等同于孩子,把孩子等同于自己,因为不能分割而愤怒吗?那是孩子的人生,我们真正愤怒的是什么?

  四、愤怒不是结果而是手段

  当我们愤怒时,如果有不太熟的邻居敲门,在打开门的一刹那,我猜大部分人会快速切换到平静的模式,甚至会和颜悦色感谢他送来的一碗饺子,一箱水果。在关上们的刹那,刚才的愤怒又会立刻归位。

就像一条愤怒的长长的线,中间突然断开,接上了喜悦,紧接着又无缝接上了愤怒。原来,愤怒是可以被控制的,它被当成一个工具,有着“开关”,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在不需要的时候就收起来。

  我们潜意识里希望运用“愤怒”这个工具来达到我们震慑的目的,为了达到同一个目标,我们也可以选择使用心平气和,我们为什么不使用呢?心平气和一定比愤怒效果差吗?当我们愤怒时,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只是为了通过证明自己的威严来旁敲侧击?或者是我们很自我的一种行为?

  也许,愤怒并不会比心平气和更有效。就像有时候我们会怀疑孩子,他在家是不是游戏了?是不是刷剧了?是不是没有好好听课呢?你会发现在我们不可控的情况下,怀疑并不会给信任带来更多。

当我们再次愤怒的时候,我们也不用压抑我们的愤怒,接受它,对它多一些察觉。这是愤怒还是自责?为什么愤怒?从愤怒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可以带给孩子什么?可以给他们帮助吗?除了愤怒,还有其他的方式吗?

  有意识的洞察,就可以减少我们愤怒的可能。

  (选自公众号:青春期手册 作者:橙子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