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一项长达20年之久、涉及1000多个研究,50万成人与儿童被试的研究中,得到以下的结论:悲观者更容易感到抑郁,他们在学校、工作及球场上所获得的成绩都低于其具有的潜在能力;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不如乐观者。但孩子的悲观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孩子更多的是从父母、老师以及大众传播那里学到它。好消息是孩子就像海绵,他们不但吸收父母讲话的内容,也吸收父母讲话的方式,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们的解释风格从悲观转向乐观,从而培养出乐观的孩子。
当孩子对一件好事或坏事为何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进行解释时,我们可以从三个重要维度来判断他们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解释风格。这三个维度为:永久性(偶尔VS.总是)、普遍性(特殊VS一般)和个人化(内部归因VS外部归因)。悲观的孩子认为坏事是来自自身个性上的缺点,乐观的孩子则认为坏事是心情及其他短暂、可改变的状态。对好事的发生,乐观与悲观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正好与对坏事的解释风格相反。比如7岁的小明和小杰今天都经历了同样的一件事情,他们今天的数学都考到了100分,结伴回家的路上和另一位班上同学打招呼时,对方都没有回应。乐观的小明对这两件事情的解释可能是这样的:我考了100分是因为我挺聪明的,也有在努力地听讲和做题,我相信我能一直学得不错;同学在放学路上没有理睬我,可能是因为他今天没考好,心情差。而悲观的小杰的解释可能是这样的:今天的题目太简单了,我才能考到100分,这没什么值得高兴的。好朋友没有理睬我,他肯定是不喜欢我,我想没几个同学会喜欢我的。
如果父母想教出乐观的孩子,除了培养孩子乐观的解释风格外,还需要掌握批评孩子的正确方法。当发现孩子犯错时,要着重于特定和暂时性的原因,避免责怪孩子的个性和能力。举个例子,当方女士的3岁儿子在和其他小朋友外出游玩时,显得特别吵闹时,甚至动手抢了小明的玩具,方女士是这样责骂儿子的:“你能不能安静点,你太调皮了,谁也不会想和你做朋友的。”更好的方式可以是这样的——用平静的语气说:“儿子,今天你是怎么了,你一直都是讲礼貌的孩子,现在请向小明道歉并把玩具还给他,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那我们就马上回家。”
这样的方式,首先肯定了儿子一直是讲礼貌的好孩子,维护了儿子的自尊,同时也指导了儿子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行为,如果继续捣蛋的话就会得到相应的惩罚。
祝愿天下的孩子们在父母的协助之下习得乐观,拥有幸福的人生!
参考资料:马丁. 塞利格曼《教出乐观的孩子》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仙岳儿少心理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厦门仙岳心理援助 ,作者吴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