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海导航

孩子青春期,父母如何拥抱一只“刺猬”?

8/18/2020 9:02:36 AM    作者:管理员    1204次浏览   

  “够了没有!你少管我!你这更年期的母老虎!

  前两天,闺蜜被儿子石头气得浑身发抖。

  原来,石头心血来潮染了个头发,闺蜜忍不住唠叨了几句,孩子就像一点就着的炮仗,边吼边怒气冲冲摔门而去。

  这已经不是闺蜜头一次吃瘪了。进入青春期,石头仿佛换了个人:

  一回家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

  问他两句就火冒三丈;

  要么爱搭不理,要么剑拔弩张

  ……

  说不得碰不得,俨然是一只生人勿近的大刺猬。

  眼看那个“妈妈长妈妈短”的小暖男变成这般模样,闺蜜暗自抹泪,“我怎么养了个仇人呢!……”

  半大小子,气死老子,俗话说的果然不假。

  问及如何应对时,她却无奈地摆手:“这不是叛逆期吗?只能顺其自然了。”

  环顾四周,发现太多的家庭为此苦恼却又束手无策。

  高晓松曾说:消极的父母,顺其自然;积极的父母,创造“自然”。

  看来,学会如何去拥抱一只“刺猬”,和青春期孩子自然、有爱地相处,或许是家长的一门必修课。

  01青春期孩子,为什么会变成“刺猬”?

  知乎上曾有个问题:青春期时,你最受不了父母什么?

  一位网友整整罗列了8条“罪状”:不关心我真实的想法、只谈学习、唠叨、激将、否定、情绪失控、讲大道理、窥探隐私。

  临床心理刘亮博士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青春期的孩子的12份心情,很直观的表达了青春期孩子的心情。

  回想自己的青春期,果然条条戳中。

  不可否认,青春期孩子独立和自我意识增强,为了表现非凡,常会有冲动、敏感、易怒等特质。

  但叛逆不是青春期的标配,孩子变得难以相处,也许是父母出了问题。

  《超级育儿师》里,有个叫李卓卿的女孩被父母投诉叛逆难管。可仔细一看,发现妈妈的教育方式实在令人窒息:

  孩子想放松一下,妈妈开始讲大道理;

  妈妈掩面哭泣,孩子淡定地说:你不是有三件套吗?离家出走、跳楼、离婚呀,妈妈怒吼;

  妈妈又翻出保证书,当众念起来,孩子抢夺、推搡、动手打妈妈;

  妈妈继续找卷子,孩子彻底被激怒,开始疯狂撕书,扔东西……

  不由叹息,每个叛逆的孩子身后,都藏着一个叛逆的家长。

  几个回合里,妈妈用各种方式步步紧逼,一次次触动孩子的逆鳞。孩子犹如受惊的刺猬,瞬间卷成一个固若金汤的刺球,每一根刺都直抵妈妈的软肋。

  妈妈怒娃不争,我却哀其不幸。

  节目中,卓卿说自己的理想是当老师或作家;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想提高成绩,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妈妈却完全忽视孩子的困惑和需求,她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或给予指点和帮助,只是要求她好好学习。倘若孩子不依,就唠叨、讲道理、失控……

  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对父母失望、逃避。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心理围墙”,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夜行的刺猬,躲在自己的围墙里,窥视父母的一举一动。

  当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就自动隔断和外界的关联,一有风吹草动,就竖起全身的刺来攻击。

  加上青春期涌动的孤独压抑无处疏解,渐渐变得冷漠、叛逆、不可接近……

  成为一只“刺猬”,何尝是孩子所愿?

  02扎手的“刺猬”,其实是在奋力“呼唤爱”

  《麦田的守望者》里说: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人兴奋不已。

  青春期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是极其微妙的,他们常在拒绝和渴望中徘徊不定,但一点点暖意,便会回心转意。

  在《变形计》中,有个叫刘珊的女孩。

  14岁的她相貌清俊,却是个脾气火爆、燃点极低的小霸王,和父母的相处也是易燃易炸。

  节目中她吐槽父母不称职。要么忽视要么打骂的教育,更是让她攒够了不满和失望,但这不代表珊珊不渴望父母的爱。

  当她“越狱”不肯上山,妈妈示弱,“妈妈腿脚不好,我怕你冷给你拿了大衣还带了热水。”张牙舞爪的她突然陷入沉默。

  当妈妈说着对不起,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坏脾气,坦言因工作忙碌对她缺乏关爱,珊珊泪光闪动。

  当爸爸千里迢迢赶来,专门为她做一顿丰盛的午饭,她嘴上不说,却使劲给父母夹菜。

  当妈妈望着山峦迭起,说起爸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她你房间,摸摸她的头嘿嘿傻笑;半夜起来,总要去看看她被子有没有蹬掉……

  她情不自禁地对着大山哭了起来。

  一边抗拒,一边渴望。

  在爱的涓涓细流里,这只“刺猬”早已越过高耸的围墙,悄悄地收起了一身锋芒,“十四年来我没这么舒坦过!”

  心理学家德华·桑代克说: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武断地下结论,减少与孩子的冲突,赢得孩子的信任。

  青春期的孩子一路成长,一路追寻自我。

  他们有迷茫和困惑,有不安全感和孤独感。

  他们从心底渴望被倾听和看见、被认同和肯定,尤其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踏实的爱和安全感,拥有和世界对话的勇气和力量。

  他们之所以口是心非,不过是用冷漠、愤怒、叛逆的行为,来引起父母的重视,呼唤持续温暖的爱。

  03拥抱一只“刺猬”,化解青春期危机

  教育家杜威说:以昨日之法教今天的孩子,我们将剥夺他们的明天。

  当孩子变成一只刺猬,父母唯有改变教育方法,才能拥抱孩子、化解危机。

  那么,如何拥抱一只刺猬?

  1.找到松动的那块“砖”,建立起良性沟通

  “刺猬”躲在围墙里独自哭泣,却不肯出来倾诉。我们想要消除隔阂,找到围墙里那块松动的“砖”便是突破点,它可以是孩子关心的事、兴趣爱好等等。

  印度电影《嗝嗝老师》里,奈娜就用这一招拿下了14个叛逆少年。

  比如对爱赌博拉芬德,奈娜让他用扑克牌给同学上数学课,赞赏他的数学天赋,并告诉他,“就算是赌博,你也可以玩更高级的、合法的赌博——比如股票,那你就是一个证券投资者。”孩子眼睛瞬间发亮。

正是抽动了这一块松动的砖,孩子封闭的心被打开,愿意拆掉围墙,释放出良性沟通的信号。

  2.尊重和接纳孩子,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

  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青春期孩子酷爱奇装异服。

  许多父母对此非常反感,横加干涉和指责,导致亲子关系恶化。

  殊不知,有多少叛逆的表象之下,藏着孩子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有段时间,窦靖童在下巴到锁骨处纹了一条直线。网友直呼丑爆了!还指责王菲的育儿理念。

  其实,童童希望以此支持妹妹李嫣以及其他因唇颚裂而自卑的孩子。

  真相令人动容。

  所以,当孩子表现乖张,我们不要急于下结论。放下偏见,真正地尊重和接纳孩子,孩子才会袒露真实的自己。

  3.认真倾听,悉心陪伴

  作家麦家做客《朗读者》时说,儿子进入青春期后变得封闭而叛逆,但他始终坚持耐心地倾听和陪伴。

  他会邀请孩子一起下厨做饭,饭桌上给儿子夹菜;

  他会轻轻敲儿子的房门,希望他一起去散步;

  他会帮儿子准备登山鞋,儿子爬山吃力时伸出手拉子一把;

  被嫌弃唠叨,他主动关上了嘴巴,认真倾听孩子说话,研究“画外音”

  ……

  几个月后,儿子的叛逆情绪慢慢降温,开始主动和父母沟通,亲子关系也逐渐缓和。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种如璀璨烟花,一种如流深静水。

  父母的爱就如这流深静水。唯有不停歇地守护和滋润,才能让小刺猬卸下心防,变得柔软、温顺。

  04“孤独尽头不一定是惶恐,人生免不了一阵痛。”

  青春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经历的一场蜕变和阵痛。

  正如麦家所说,熬过去就是一朵鲜花,熬不过去就是一把尖刀。

  小心地把刀放入刀鞘,让鲜花尽情地绽放,或许是摇摆不定的青春期里,父母能给孩子最大的帮助。

  所以,为人父母,多一些倾听,少一些批判;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偏见;多一些自由,少一些管控。和孩子做朋友,说出迷茫和困惑,让自己成为孩子最值得依赖的人。

  就算面对一只“刺猬”,父母毫不迟疑拥抱的身影,亦是孩子今生最好的笃定。

  文章转自《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