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厌恶的“顶嘴”,对于孩子的意义
一、孩子的“顶嘴”与父母的愤怒
父母最不能接受的孩子的行为,“顶嘴”高居榜上。
“顶嘴”意味着:不,我有不同意见。孩子小的时候,很容易被“镇压”,当他们走到青春期,有了更强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顶嘴”也成为他们宣扬个人民主、独立的象征:我不仅有不同意见,我还要为自己决定,我不要你认为,我要我认为。
这会即时激发父母的愤怒,并伴随着失控感。父母的愤怒主要来源于:
1、父母的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顶嘴”代表你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问题,不虚心接受“过来人”的意见,不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你还有理了?
父母的战逃反应,让我们对孩子的“顶嘴”本能的抗拒,几乎不能静下心来冷静地听一听孩子到底在说什么,就像孩子在接受我们带着情绪的吼叫时,他们也将大脑自动紧闭一样。
二、智慧的父母——懂得用好“顶嘴”这个资源
孩子有给自己申辩的权利吗?我们的经验就一定是真理吗?
如果我们偶尔能克服自己本能的愤怒,中立地听孩子的“顶嘴”,也许我们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勇敢的孩子在努力地为自己“代言”,即便是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放弃为自己争辩,这一点,就值得肯定。我们常常会在孩子的“顶嘴”面前哑口无言,倒不是说被他们的来势汹汹吓倒,而是很大程度上,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反驳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他们的质疑简直就是灵魂拷问啊,他们有着一针见血,直击本质的能力。这真的会让我们沉默。
有些父母会在沉默三秒后,继续端起自己的权威,避重就轻,转移话题,心里揣着被“盘问”后的不确定,但面子可是不能输的。所以,“顶嘴”在这里就是一种对抗,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亲子关系每况愈下。
有些父母从中获得更好的洞察,透过孩子的“顶嘴”,去发现孩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问题。他们利用这个资源,拉近和孩子的距离,促进亲子双方的成长,“顶嘴”成为打开一个窗口的渠道:放下对彼此的控制,认可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将带着情绪化的争论,发展成不同意见表达的讨论。我们彼此谁也不需要臣服于谁,正确与错误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重要的是,我们尊重彼此的不同,我们追求的是和而不同。
三、不是每个孩子都有“顶嘴”的能力
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顶嘴的能力”。
每次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和我交流,当他们描述孩子种种顶撞的光辉事迹时,我都不由得想恭喜他们,这说明他和孩子之间还有沟通的基础,孩子还没有对他关闭大门。
珍惜孩子还能和我们顶嘴的时光,也许这让我们感到痛苦,却是窗外照进来的光。
最悲哀的是,我们说什么,孩子都无动于衷,没有任何反应。哀默大于心死,当不被理解达到极致,他们也许就放弃努力,闭口不言了:你怎么说都是对 的,没有争辩的必要了,就这样吧。
问题也就这样被掩埋了。看着风平浪静的湖面下隐藏着汹涌的惊涛骇浪,当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将以更大的破坏力爆发。我们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才能修复、重建,也或者,永远地失去。
四、孩子的沉默是如何形成的
沉默的孩子,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努力后,才最终沉默的。
他们可能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父母封闭式的问题,也可能是眼前有太多需要回答的连珠炮的问题他们根本来不及消化就被父母打断,还可能不管他们怎么做都是错误的答案:顶嘴时,父母要求他闭嘴。闭嘴后,父母又说他没有自己的主见。
沉默就成了一种防御,不说话也许可以保护自己。或者成为一种无言的对抗:你说你的,我不接受,我也不反抗,我当没听见。伤害最深的一种,是在父母的武力强势镇压下,无力对抗,失去判断,放弃表达,那种无助和挫败感内化成对自己的定义,对内攻击。这种攻击让他们退缩,并形成消极的思维方式。当有一天他们走入社会,走进职场,遇到质疑的挑战时,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退缩,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为自己辩护,放弃为自己争取的权利,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我们不希望看到这些,但这是我们教会他们的。不管你是不是承认,父母也是会专挑软柿子捏的,而那些不会“顶嘴”的孩子就这样成了牺牲品。
如果孩子本身就是个刺猬,是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发怒了的狮子,父母往往是会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的,尽量不挑衅他们,尽量收敛自己的怒火。
孩子好说话的,配合的,我们发脾气时也可能比较任性,有可能是因为孩子某个具体的行为而愤怒,也有可能只是自己的迁怒。孩子不会表达,不想表达,或者不能表达,又滋生了我们更多的任性 。
这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沉默的孩子更沉默,暴怒的孩子更暴怒。而打破这个循环的唯一方法,是放下,倾听。放下权威,倾听心里的声音,你的,还有孩子的。
(选自公众号《青春期手册》,作者:橙子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