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西瓜的“边界”|当青春期孩子说“不”,他是在拒绝什么?
一、半个西瓜的故事
儿子抱着半个西瓜,坐在沙发上用勺子挖着吃。我经过的时候,提出也想吃一勺,遭到了严词拒绝。不自觉地脑袋里就放起了电影,有一次给他买了喜茶的网红口味,我提出想尝一口到底有多红,也遭到了同样的严词拒绝。咦,有一丢丢“受伤”呢。我的防御在说: 不愿意和我分享?拒绝我?原始冲动让我体验到了生气。是的,我显然有些生气了。我在生气什么呢?
如果我真的想吃那口西瓜,我可以自己去厨房拿,想吃几个都可以。可我为什么偏要吃他手上的那一口呢?我为什么一定要尝他的那款网红呢?如果我真的想喝,我完全可以自己买一杯,可我偏偏给自己买的是我经常习惯喝的口味。显然我并不是因为没有满足“口欲”而生气。我得找他解开这个结。探索中的我抛给娃的话题:
1.“有好吃的东西,我总是想着给我妈留一点,有些我舍不得吃也要留给我妈,你怎么就想不到你妈呢?”
2.“如果真想吃的话,我完全可以自己去买,我“蹭”你一口,可能是想以这种方式表达我们之间的亲密吧。”
娃犀利的回应:
1.“我没有把我的给你,这并不代表我没有把你放在心上。你不能以你认为的来要求我。”
2.“我不认为这样是亲密,我也不接受这样表达亲密的方式。”
我如释重负,突然找到了答案。我生气是因为我把自己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我对我妈是怎样的心情,如果我的孩子没有这样做,就代表他不爱我;他如果不愿意和我分享,他拒绝的并不只是这件事本身,也包括了对我这个人的拒绝。
二、是谁,应该首先向前走一步?
当我们还沉浸在孩子从全能依恋延续而来的依赖里不能分割,他们已经开始在探索亲密、独立与边界。
当我坦诚表达了我是怎么想的,孩子就理解了在他眼里有些“怪异”的那些行为背后,我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我也理解了他对自身边界的尊重和捍卫。
互相理解之后,我反而获得了他的邀请,后来有一次我们去甜品站,他点了一份黑森林:“妈妈,你想和我一起吃吗?"
我们往往很容易过度演绎孩子说出口的NO。当他们说"不"的时候,我们可能感受到失落、挫败。我们也会把这理解为叛逆,他对我们的要求或者建议表示否定,就等于是对我们的否定,他在拒绝我们啊。但事实可能恰恰相反,也许我们和孩子各自的想法都没有错,但因为隔着一堵墙,彼此听不到对方,造成了很大的误解甚至是伤害。
如果没有充分的沟通,我们就在各自心里都打上一个结,千头万绪缠绕,种下未来更大冲突爆发的因。发起沟通和探索的责任方,在于父母。这是我们的义务,我们要战胜自己心里的那个“孩子”。当我们有一天发现有很多未竞的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可以试着问问自己,是不是我们在本该履行父母职责的时候,退缩到了自己心里那个没有长大的孩子那里。
三、为自己画上一个闭合的圆
西瓜和喜茶的故事,很好地反映了青春期孩子对自身边界的探索和捍卫,即便面对的是他最亲近的人,他也执行着严格的内在标准。
孩子比成人要睿智得多,他们总能直击要害,抓住问题的本质。他们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一定要说一个不利条件的话,那就是他们可能还无法将他们的精神世界用语言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不是孩子的错,他们的概括、抽象能力还在发展中。
对自身边界的探索和捍卫是孩子追求独立的重要标志,他们首先需要理解和内化“边界”对于他们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发展“亲密”。这个过程对于他们的艰难程度要比父母大得多。我们需要调整的是我们的“丧失感”,而他们却是从“蛹”中挣脱出来的阵痛。
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独自一个人去走一段昏暗无法预知的路,忐忑,犹豫,又无法停下脚步的矛盾。但真的第一次穿过了那条暗黑的旅程,就像上瘾似地想再试一次,直到技能醇熟。于是,伴随着的也有了喜悦,成长和独立的喜悦: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最起码孩子们是这么认为的),和那些大人平起平坐地个体,我终于可以了。他们兢兢业业为之努力的成果,是给自己画一个独立的闭合的圆。只有形成了这个圆,和另外一个闭合的圆有交集的地方,才叫做亲密。而这个圆,叫做独立。
四、理解孩子的“秘密”
边界的树立,不仅表现在物上,也表现在空间上。对应到家庭场景里,最常见的就是孩子的门上挂着的“请勿打扰”。
“请勿打扰”是他对领土主权的捍卫,那里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还是他的精神家园。我们需要尽己所能,给他提供这个“安心”之所,当他们可以完全放松地和自己呆在一起的时候,他才能思考“我是谁”。
我们也需要给他们的“秘密”留一些空间,这是他们学习辨识内部和外部的工具,他们也需要从“秘密”里发展不同层次的自我。
然而,我们最大的担忧也许正是这些“秘密”:他在里面干什么呢?有没有做作业啊?在玩手机吗?
我们的担忧源自“失去控制”,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剥夺他独立空间的理由。如果信任基础无法建立,即便砸光家里的墙,他就在我们眼皮底下,也有“精神越狱”的办法。最终发生问题的不是给他空间这件事,而是我们对此的沟通和处理方式。除了信任,仅剩的一个只有尊重,比如进门前先敲门。它的另外一个好处是:给他的忙乱留一点收拾残局的时间。是的,如果真有什么规则正在被破坏的话,我们要做的不是逮个现行,而是留给他一点收拾残局的时间。大脑时刻处于警备状态得不到任何的放松,和接受违背一些规则之间,一定要选一个的话,你会选哪一个。
毕竟,只要安全有保障,其他都不是什么大事。
毕竟,想真正解决问题的最佳时刻,并不是在发现问题的当下。
毕竟,想捧起更多沙子的最好方式,是轻轻地握着,而不是紧紧地抓着。
(选自公众号“青春期手册”,作者:橙子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