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谈这种感受,还怎么谈学习成绩
父母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总希望孩子认真学习,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大学。
但是许多父母不知道,好的成绩不仅与孩子的智力有关,也受到孩子安全感的影响。
出生后的头几年,和父母的关系是影响孩子一生安全感的重要时期。作为父母,你需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值得信赖和依恋的家庭氛围。
虽然许多家长本意并不想伤害孩子,或是让孩子感到不安,但其实他们会不自觉地把个人的害怕、不安,以及过去的经历投射给孩子。父母无意间流露的不安全感会拉开孩子和父母间的情感距离。
感到羞耻、害怕、受到惊吓,或是觉得无处倾诉的孩子不会感到爱和温暖,他们的内心实际上充满着自我怀疑。
尴尬和挫折感会让孩子的大脑进入“战斗或逃跑”反应中,这对他们的学习是相当不利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家里和在学校里都要让孩子有安全感的重要原因。
不可否认人都有七情六欲,家长也没办法24小时时时刻刻为孩子着想。但是你仍然可以尽力提升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发展出对自我的认识。
作为家长,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对什么样的事件最容易产生不安全感是很有必要的。
美国全国儿童医院(Nationwide Children’s Hospital )梳理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面临的主要不安全感因素:
学龄前期(3-5岁)
无法区分真实和幻想(害怕幻想的事情成真,比如床下有怪物)
当坏事发生时会感到愧疚,认为自己才是罪魁祸首
不需要任何人教导就能习得父母的焦虑和害怕
火灾、受伤的人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可怕的景象
学龄期(6-11岁)
非常关心家人和朋友的人身安全,会为他们感到担忧
这个时期的害怕会导致一些情绪问题,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理解发生了什么事(如暴力、死亡或其他灾难),但无法理解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
青春期(12-18岁)
已经能够理解坏事发生的客观原因,但可能在情绪上无法接受这些事件的后果
如果孩子开始出现下面一些情况,作为家长的你就要开始提高警惕了,这说明孩子处于应激状态,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和不安全感:
为了避免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下面就是心理咨询师 Lena Aburdene Derhally
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1.别总给孩子下命令
作为家长,你当然希望让孩子接受锻炼。但你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别以为对孩子“来硬的”就能让他们变得更有承受能力。
如果家长总是逼孩子去解决问题,而不提供任何情绪上的鼓励,孩子会感到手足无措、无依无靠,他们以后也不太容易相信别人。这样的孩子在以后的人际相处中会更加焦虑、更不信任别人。
在孩子面对困难时,如果你一直要求孩子别哭哭啼啼、要坚强、不要太在意自己的情绪,你实际上是在让孩子否认自己的情绪,甚至否认自己。
你需要做的是承认孩子的经历和体验,陪孩子一起度过难关。
2.理解孩子的处境
在一段安全的亲子关系中,同理心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孩子为了什么事情发脾气、闹情绪,他们许多时候是在用不恰当的方式表达观点、寻求父母的关注。
这个时候,你可以说:“你的观点对我来说很重要。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我知道你的朋友不经过你同意就拿走你的书让你很生气”。
通过这种方式,你让孩子体验到家长充分理解自己行为的原因。在孩子信任了家长以后,你就可以进一步循循善诱,让孩子用更温和的方式表达观点。
如果孩子回家以后和你说:“学校真没意思,大家都不理我。”具有同理心的回答可以是:“听起来很糟糕。你是不是很难过?”
你要知道,许多时候孩子这么说并不仅仅是为了寻求解决方法,更多的是为了寻求家人的理解和接纳。
3.让孩子知道失败并不可怕
那些成年后总是怀疑自身价值,对自己非常不自信的人很多时候是从父母的价值观中学会这点的。
这些人的父母在他们小时后总是灌输“人的成就就等于人的价值”这样的观点,并且只在孩子成功的情况下表扬孩子、一味鄙视孩子的失败。
你要明白,孩子不是你,他们可能和你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只让孩子沿着你设定的道路前进对他们来说有害无利。
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没有犯错,一个人哪能学习和成长?你可以告诉孩子,人无完人,他并不需要有十八般武艺,也并不需要世界上每个人都喜欢他。通过这种鼓励,你可以让孩子变得不那么脆弱。如果你一味要求孩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只会导致孩子的无助感和焦虑。
4.开诚布公地讨论敏感话题
你需要和孩子公开透明地讨论那些让孩子感到好奇的话题,对那些有禁忌的话题也一样。
如果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了难堪的问题,你需要严肃而诚实地回答孩子的疑问,而不是一味搪塞回避。
这样的育儿方法也能够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因为孩子知道不需要因为自己的好奇心而感到羞愧。如果你避而不谈或者羞于启齿,孩子总会在别处得到他想要的信息,而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也就疏远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