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涂鸦:父母如何打开孩子心扉?
在重大危机面前,许多人都会受到惊吓或者感到恐慌,因此会受到创伤而变得沉默寡言。这次疫情就给很多孩子带来紧张和焦虑,如果平常再有其他问题影响他/她的交往和沟通,或本来就存在某种沟通障碍,那么等疫情结束后,这方面的问题就会更加严重。网课期间,就有很多孩子在家交流少,没有兴趣进行远程的交流沟通,上网玩游戏、浏览网页,终日无言。等开学后,父母们会发现这些沉默的朋友仿佛刀枪不入,实在难以沟通。不过,父母如果多采取一些沟通方式可能会对他们有帮助,或许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共同涂鸦,改换沟通途径,或许可以帮助父母们打开孩子的心扉,走进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
分析
当我们说疫情恐怖的时候,当我们说新型冠状病毒真的很麻烦的时候,我们的大脑里已经有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图像,只不过我们没有觉察到。我们习惯于用语言沟通,甚至忘记了在运用语言之前脑子里其实在进行很多图像的思维活动,因此,图像的交流其实是人类最本能的活动之一。
涂鸦法作为绘画表达的一种方法,是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就发明出来的表达方式,先于文字,最早的岩洞壁画就证明了这一点。涂鸦法也是人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发表现, 在婴幼儿期,人就会有涂鸦的自发动作,而且这样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这样的活动对于幼儿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涂鸦法在儿童成长历程中发挥的作用有:促进感觉统合,刺激智力的成长;反映及促进语言的发展;影响人格的形成;训练直觉认知,扩大表现的语言”。当用于青少年心理辅导时,对于许多发展遇到障碍、交流有障碍的少年而言,涂鸦法就非常有用,少年儿童比较乐于参与。于是,涂鸦法发展成为绘画表达艺术疗法中一种有效的方法。
说起绘画疗法,很多人会担心自己的绘画水平不够好,觉得自己不会画画,没法用绘画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或情感,还会担心自己出丑。其实,绘画疗法不是美术创作,而只是一种表达,随手乱涂都是可以的,可放弃对美感的追求,只要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就可以。
涂鸦法作为一种绘画表达疗法,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界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有超过100年的历史,现在将其介绍给父母作为沟通方法使用。温尼科特的《涂鸦与梦境》一书中的21个治疗案例展示了运用涂鸦游戏与少年儿童互动交流,帮助少年儿童解决心理问题的探索历程。温尼科特说涂鸦游戏让他和孩子互动,参与到案例的描述中,让整个案例鲜活起来,孩子和咨询师的对话更加逼真。
因此,在师生沟通或心理辅导过程中将涂鸦法加入其中,会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具有一个作为媒介的绘画作品,三者参与沟通,意义完全不同:第一,涂鸦本身是游戏,打破了习惯的僵硬的沟通方式;第二,涂鸦法更容易表现潜意识,更能够让青少年表达自己的内心; 第三,涂鸦过程本身具有释放内心和宣泄情绪的作用;第四,涂鸦法与其他绘画疗法一样, 作品在来访者自我症状讨论和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建议
各位家长们可以把下面介绍的方法在家人中尝试应用,这样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沟通效果。
涂鸦法操作简便,给孩子一张A4白纸,并对他说:请你在这张纸上随意涂鸦,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一般使用4B铅笔或油画棒。家长在旁边陪伴着。
一、涂鸦想象画
罗伦斯·肯恩发展出来的涂鸦想象画,是指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展开自己全身韵律性的肢体活动,达到一定的自由律动之后,让孩子闭上眼睛,把律动的线条画在纸上,然后由四面八方看,直到创作者看出一个有意义的图形。这个过程中,利用涂鸦的线条将自己的想象加上去,然后把不必要的线条擦去,最后把凌乱的线条通过添加新的线条和色块,变化成自己想要的画面。这种涂鸦法有四个重要的步骤:
第一,将绘画和愉快的肢体动作结合在一起,要让孩子尽情活动开来;
第二,鼓励孩子尽情涂鸦,随性画出自由的甚至幼稚的线条,不要有任何具体的图形;
第三,从一团涂鸦线条中寻找视觉图像,然后去除不必要的线条,让图像清晰起来;
第四,适当完成这张涂鸦想象画,将内心世界由投射现象转化为艺术表达。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青春期的孩子使用,当然成人也可以用。
该涂鸦画法借由投射方法表达出潜意识中的图像,比一般的绘画方法更具有创造性,潜意识中的幻想投射出来,在意识层面发展成有结构、有意义的图像,这个过程本身就可以开发潜能,对孩子的疗愈和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信手涂鸦法
信手涂鸦法看似简单,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效果。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用四张A4白纸“信手涂鸦”,第一张的指导语是“请用惯用手拿笔,在A4白纸上信手涂鸦”;第二张的指导语是“请用非惯用手拿笔,在A4白纸上信手涂鸦”;第三张的指导语是“用惯用手拿笔,眼睛闭起来在A4纸上信手涂鸦”;第四张的指导语是“请用非惯用手拿笔,眼睛闭起来在A4纸上信手涂鸦”。
这样的活动非常有趣,经常是第一、第二张纸上都画出了有形状、有意义的图画,也就是说,他们都不能真正放松下来自由地涂鸦,习惯于自己防御式的表达方式;而当眼睛闭起来之后用非惯用手拿笔才能真正地做到涂鸦,这是因为如果还坚持防御式的表达方式就会很辛苦,很难完成涂鸦任务。对这四张涂鸦作品展开讨论时,大家都很开心,都很有感觉,觉察到了平常没有觉察的一些特点。
带领孩子做这样的信手涂鸦,孩子能够分享他们的所思所想,父母再加以恰当引导,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讨论,可以让孩子获得比较有趣而深刻的启发。
三、交互涂鸦法
疫情之后,引导孩子最重要的能量宝库,集体讨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交互涂鸦法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或孩子与孩子之间进行的,完成了作品之后,讲述作品的意义。比如从前面讲到的四张涂鸦作品中找出一张最符合“信手涂鸦”特点的作品,与同伴交换,交换之后请仔细看作品,然后从涂鸦中看出同伴表达的形象,并用铅笔或蜡笔给它增加笔画或色块,让同伴表达的意图更加明显,然后相互交流。这样的活动一般都很热闹,讨论也很热烈。例如图3、图4就是交互涂鸦的结果。参与的孩子会发现越是随意涂鸦,就越能发挥创造力,在二次创作中投射出更多更有趣的意识内容。
这种方法,父母用来与孩子交流时会有很大的创造空间,当父母遇到不愿意说话的孩子,交互涂鸦就有了神奇的效果。当父母请孩子随意涂鸦时,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愿意拿起铅笔或蜡笔涂抹,有的孩子会把一张A4纸涂得满满的,画完之后大多数孩子都会感觉良好,变得开心了,轻松了,愿意交谈了。图5、图6就是互动作品,孩子画完了就有了交谈的兴趣,有时甚至不用多谈就已经达到了表达和释放的效果。
四、追逐涂鸦法
追逐涂鸦法,由父母和孩子各拿一支笔,在一张白纸上,约定由孩子或父母先乱涂乱画,另一个人必须拿着笔跟随追逐,不可以落后,这样白纸上会留下两支笔乱涂乱画出来的许多线条,两人仔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线条构成了一个怎样的图案或形象,然后展开各自的想象,叙说自己想象出来的有关看到的图案和形象的故事。
这个过程非常生动有趣,充满欢乐。当然,对于父母来说,要尽量叙说一个积极、阳光的故事,而且与共同创作的这张涂鸦画有关系,而孩子则往往会编出一个自己想象出来的故事,可能会投射出她内心隐藏的秘密,可能是一个消极、悲伤、恐怖的故事。父母应该耐心倾听,看孩子能否给这个故事编一个圆满的结局。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说明孩子自己在努力解决问题,在努力化解内心的冲突;如果不能编出比较积极的圆满的结局,父母不必着急,更不能帮孩子编,而是要耐心等待。只要这样的追逐涂鸦游戏可以继续,孩子一般就会越来越好,每次讲述的故事会有不同的变化,直到孩子开始编出各种有趣的故事来,那时沟通就变得坦然、自如了。
涂鸦法还有许多,父母也可以自创,多多实践就可以应用自如,让自己逐渐成为与孩子沟通的高手。
陆雅青.艺术治疗(第三版)[M].台北:心理出版社,2012:35.
Edith Kramer.儿童艺术治疗[M].台北:心理出版社,2014:11.
本文转自《面对疫情 教育何为》文字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