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居家学习拖延成因及其对策
时钟指到了5:30,闹铃响了好几遍,迟迟不见明明起床,父母不得已轮番轰炸,明明磨磨唧唧起床了;家里偶尔才能听到的早读声,惹急了父母,父母开始催促明明认真早读。但明明总是把自己反锁在屋里,父母不知其是否努力学习,只有老师催促家长打卡交作业时,父母才了解娃作业没按时完成。于是家中每天都要上演了下面的一幕:
8:00,“明明,网课是不是开始了,快去听;
12:00,“明明,你语文作业写了嘛?你数学试卷做了嘛?”
18:00,“明明,物理作业今天交了嘛,快交,别让物理老师再往家里打电话。”
22:00,“明明,先别玩了,先检查下所有作业都上交班群了嘛?”
我们不难发现,明明家从早到晚上演着打卡式监督学习。在当前特殊时期,当老师把监督娃娃们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等一系列学习重任交到父母手上,孩子缺乏主动性,拖延再拖延,父母只能一催再催,孩子烦,家长倦。
拖延造成的后果都似曾相识,比如会影响学习效果,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家庭冲突,但原因却各有各的不同,我们整理了几点可能原因,看同学们有没有“中招”吧。
1.动力不足,能拖则拖
动机是造成个体拖延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个体在外部动机的压力下不得不去执行某些任务时,比在内部动机的驱使下执行该项任务更易出现拖延。就内部动机而言,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追求成功动机与回避失败动机,二者对拖延行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当追求成功动机低于回避失败动机时,个体将倾向于不断地以拖延的方式逃避失败。
尽管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但内部调节能力不足,意志发展尚不完善,还不能很好的激发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内部动力。不论是外界强加的任务,还是自己想去做的事情,都可能产生动力不足的情况,态度消极倦怠,打不起精神,想到将会遇到的困难和麻烦,便会一拖再拖。
2.贪恋于当下的“即刻满足”
人都有逃避痛苦、及时行乐、贪图一时安逸的天性,哪怕理性告诉我们先苦后甜,延迟内心的满足,往往也无济于事。事实上,延迟满足作为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 协调人际关系、 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与睡懒觉、看电视,玩游戏等即刻就可以满足快乐的行为相比,学习与做作业带来的好处具有极大的滞后性。不仅如此,做作业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去思考,光是想一想很多青少年学生内心就一万个抗拒。
3.担心失败,不愿承担失败的后果
研究学者Schouwenburg和Lay认为,失败恐惧是预测拖延的重要因素。失败恐惧是一种焦虑反应,个体由于害怕自身的努力不能达到标准或是他人的期望,对评价表现出过度的担心、焦虑,所以采用拖延的方式推迟或逃避执行那些有“失败风险”的任务,从而维护自己的自尊,避免受到消极反馈的伤害。
对于自尊心极强的青少年而言,尽管他们很渴望成功,但同时也极度害怕承担失败的风险与后果,所以不愿意开始行动,有意无意把事情拖延到不了了之的地步。他们往往把成功和个人的能力、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完全等价起来,于是,拖延成了一种逃避失败的工具。
4.自我管理的缺乏
有学者提出,拖延是自我管理的缺乏。当个体在从事某项任务时,由于不善于管理时间或行为,所以通常会推迟任务的开始。即使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也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频繁地出现中断该任务去进行其他活动的情况,并且不断推迟任务的继续。因此,糟糕的自我管理是影响拖延行为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大脑发育尚未成熟,自控能力、执行能力还比较薄弱。另一个方面,在家独自学习也缺少学校里同学间竞争的压力,以及老师的严格督促、考试分数的直观警告,更易使得学生在精神上出现懈怠,自我管理能力下降。
5.诱惑太多,注意力分散
意志力、注意力就像是人的体力一样是有限的,在一件事情上消耗太多,就没有精力应对其他的事情。一个充满诱惑的环境会大大增加行动的难度,因为个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来抵抗外界的诱惑,同时,注意力也会愈加分散。
与学校的黑板白墙相比,家中的“花花万物”都可以称之为诱惑物,尤其是触手可得的电子产品,更是让青少年们深陷其中。
6.被任务难度吓退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总喜欢把最不擅长的部分放到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时再采取行动。相对于自身能力而言,任务难度越大,个体采取行动的动力越低,为了避免麻烦,更倾向于选择逃避的方式,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
对于青少年也不例外,当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预感自己做不完时,索性放弃,不做了之;当面对作业题思前想后没有头绪时,扔下课本,借用电视、游戏来帮助自己回到快乐天地。
了解了拖延行为的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更有效地解决拖延问题,以下是几点改善拖延行为的建议,希望同学们居家学习也能收获满满。
第一步:觉察。一旦开始拖延,自我欺骗就会接踵而至,“我一会儿再做”“时间还充裕”的想法就会呼之欲出。只有意识到拖延的存在,才有可能控制并且战胜它。你和自己的拖延症对话后,就可以尝试斩断拖延的思维,转向行动的思维。
第二步:行动。行动是克服拖延习惯最好的办法。
第三步:调节。拖延症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管理的话题,它还源于你的价值观,关乎你怎么看待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如果你能够从自己的内在性格反思自己,感受到它对生活的影响,并能用正念来调节它,拖延症会逐渐变得温和可控。
第四步:接纳自己。接纳自己需要给自己一些正面的评价,看到自己进步的一面且不断鼓励自己,你会发现自己的每一次努力都卓有成效。
第五步:自我实现。如果你战胜了拖延,任何事情都能够按照日程表上的计划行动,你的人生会和过去完全不一样。自我实现意味着你完全自由掌握自己的时间,不被琐碎小事困扰,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并能做出客观的决策。
(转自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微信公众号,略有删减,作者:张雨 吴玉婷 翟苏敏 潘莹 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