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平:父母生活的界限,就是孩子受教育的界限
真正优秀的父母,不会把太多心思花在教育孩子上。所谓影响、熏陶、教育都只是衍生品。父母最该思考的是自己该如何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活明白自己,因为父母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父母生活的界限,就是孩子受教育的界限。当父母能负起对自己的责任,做好自我管理,孩子便自然会因为对父母的尊重和信赖,而追随和模仿。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而孩子受益只是结果,不是目的。
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而不是约束和责罚孩子。为人父母,不要总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更是孩子的未来,因为我们随时随地在以自己的生活,为孩子示范我们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品质和言行。也不要为了让孩子实现自己未完成的心愿或为自己争面子,整天琢磨怎么让孩子孩子“赢”过别人,成为自己的骄傲。先立足做最好的自己,以身体力行的示范,让孩子看到什么是成就自己的人生,对自己负责,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和骄傲。
我们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如果我们今天对孩子喊,就别怪他明天对我们叫;我们今天对孩子没耐心,就别怪他明天对我们不耐烦;我们今天拼孩子不如别人优秀,就别怪他明天怨我们不如别人爹妈有权势;我们处处苛求孩子完美,就别怪他自卑懦弱;我们习惯打骂孩子,就别怪他崇尚暴力或奴性十足;我们自己界限不清,就别怪他不负责任……我们给不了孩子我们没有的,当我们都不能改变自己时,就不会知道改变需要什么;当我们自己都不具备某种品质或能力时,也不会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和方法能让孩子具备。所以,希望孩子有什么改变,先让自己成为那个改变。
我理解的家庭教育核心三要素是榜样的示范,关系的构建,环境的营造。榜样。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关系。关系大于教育、先于教育、包含教育。有好的亲子关系,教育水到渠成。环境。人是环境的产物,期待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就要给孩子营造出能成为这种人的环境。
我坚信,一个从小体味过发自肺腑的快乐的孩子,长大后会更有勇气追寻自己的梦想和幸福;一个从小被父母无条件爱过的孩子,长大后会更有力量去接纳自己,滋养他人;一个从小学着做选择的孩子,长大后会对自己更负责任。生命是一次旅行,不是一场竞赛,重要的不是比谁强,做给谁看,而是能坚持“做自己”,用心体味际遇的每一道风景,每一份心情,让人生成为快乐之旅、学习之旅、爱之旅。
陪不陪孩子,从来就不是时间问题,而是选择问题,是价值排序的问题。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忙只是借口,只是看你把什么看的更重要而已。钱可以暂时少赚点,工作也有再找,业可以再创,但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在孩子的陪伴上,我们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爱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己变得更好。而给一个人最好的爱,就是如他所是,而非我所想。
育己即育儿!别总盯着育儿书,忙着去管教孩子。多花些时间去学习交流、观察思考、阅读旅行、亲近自然、接触艺术、参与社会、体验生活,无论自己还是和孩子一起。读书也多读些促进自我成长或让自己快乐的书。真正决定我们教养方式的,不是育儿“术”,而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视野、格局、爱的能力等。
一个人的强大来自于内心的安定与平静。强大,不是赢在起跑线的沾沾自喜,不是睚眦必报的斤斤计较,不是一边抱怨体制环境一边做帮凶。相反,是懂得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不可控的环境,是在知道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后还依然还爱它,是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清晰和执著,是不焦虑、不盲从、不比较、不纠缠、不羁绊的状态,是秉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对生命中的种种苦难和不公有痛而不言的豁达和笑而不语的智慧。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